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守护传统,必先扎实理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曲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专业音乐院校先后将曲艺音乐教学纳入其课程培养方案。目前,涉及曲艺音乐教学的各类相关课程在高校已经广为普及,并且伴随着教学的全面開展,各类教材、普及读物丰富多样。但在众多的教材及教学中,有关曲艺音乐分析研究的教材、课程却很少见到,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曲艺艺术历史悠久,使得绝大部分教材多以挖掘、梳理历史材料为主;二是目前的曲艺音乐课程多以赏析、介绍为主。2018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一书是目前极少的以音乐分析视角作为切入点、辅以曲艺曲种个案开展研究的著述。本文试就当代曲艺音乐研究与教学为例,并对当前曲艺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
  一、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与教学
  20世纪50年代初,专业音乐院校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开始将“曲艺音乐”纳入具体教学中。这一举措,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增加和补充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实践发展,曲艺音乐的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都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音乐本体分析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有限。涉及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以西方曲种技术分析手段为主来进行作品分析者,也有将中西音乐结合起来作比较分析者,更有不涉及音乐分析仅仅作赏析介绍者,凡此种种。这些教学现状,无一不反映出目前曲艺音乐教学的诸多困境——如何对曲艺作品展开音乐分析教学。
  2018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是一部系统建立曲艺音乐分析体系的研究成果。该书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以具体个案研究组成的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专著。作者在出版前言中,就目前广泛开展的曲艺研究与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家虽设有专项基金,对各曲艺曲种的传承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让他们用师父带徒弟的方法,培养接班人,为各曲艺曲种的延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只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对曲艺音乐从音乐本体加以详细分析,只有对其音乐本体进行透彻的理论阐释,才能对曲艺音乐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①
  上述这样的认识,正是当代曲艺音乐教学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音乐特征上作综合性的分析、解读,概括性的提炼、归纳,使每一个体裁各个分类的音乐性得以清晰的、整体化的呈现,以及对经典书目、曲目的实例分析,这些都应被视为曲艺音乐教学的基础。同时,我们从目前的教学中也发现“主要在西方专业音乐作品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音乐形态解析话语系统,越来越不适应于相关民族传统音乐形态分析和研究的表述了。”②
  二、曲艺音乐教学探讨
  曲艺音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学时、学分等限制,出现曲艺音乐与戏曲音乐合并教学, 或者即便是另设曲艺音乐部分的教学,但限于学时,也只是介绍几个较大的曲种的现象。
  目前,各专业音乐院校也仅有音乐学系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独立设置“曲艺音乐”课程,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 ,音乐学(音乐理论)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中国传统音乐 III(曲艺音乐)》,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每周2 节课,2 学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便是一个学期 16 周的课程,仍难以涵盖中国曲艺音乐上百个曲种。按照曲艺音乐传统分类,7 个大类中,每一类选取两个曲种,也不过 14 个品种,相对于16周教学而言,几乎是全部教学进度安排。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曲艺音乐教学都面临“时间太少”这样的尴尬状况。如何破解这个问题,这正是本次会议正在讨论的议题。
  具体教学中我们或许还都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即中国传统音乐分析术语表述西化:
  以某些汉族传统音乐分析研究为例,民歌、器乐、戏曲、说唱等各大类音乐曲目的分析表述中,见“旋律”不见“腔调”,见“节拍”不见“板眼”,见“变奏”不见“加花”,见“转调”不见“犯调”、只见“再现”不见“合头……③
  面对这种种困境,还是有一批前辈学者帮助我们找寻出路“外向综合加内向综合”④的方法,或许不失为一种曲艺音乐研究教学的可取之路。这里所谓的外向综合,即指研究曲艺音乐要关注其他学科,也就是关注跨学科的成果,以及借鉴跨学科的方法去探索。所谓内向综合,“是指研究音乐与曲艺中其它艺术手段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在综合性艺术手段的整体运用中,找出音乐存在的意义及相互依赖的各种形态变化。也就是从曲艺的内部结构来分析音乐的作用及其运动的规律。”⑤
  内外综合的研究方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中国曲艺音乐研究存在的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沈洽先生在“音腔论”⑥方面的实践与总结,则为中国曲艺音乐研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法。
  三、曲艺音乐理论建设
  曲艺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解放初期统计,汉族曲艺就有三百多个曲种。各曲艺曲种产生并流行于某一地区,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一笔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受到强烈冲击。因此,保护各地的曲艺音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理论工作者,对曲艺及其相关的民间音乐,从音乐本体及有关知识各方面做深入的理论解析,理清它们的旋律构成方法、结构特点、旋律与语言等各方面问题,除推动曲艺音乐创作以外并以求在中国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中,最终建立起《中国民间音乐作品分析学》这门课程,把我们的民间音乐有效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⑦显然,目前的曲艺音乐教学研究中“传统音乐形态分析缺乏民族音乐语境的现象。”⑧我们当如何面对这些挑战?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感叹“曲艺音乐研究是民间音乐研究中薄弱的一环,至今还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角度来思考,而且更重要的是,21世纪以来有关母语音乐教育、本土音乐研究观念已经非常普及的前提下,对待传统音乐更应有新的观察、研究维度, 从而形成具有本土解释话语的教学体系。
  余论
  21世纪以来,曲艺音乐教学逐步被重视,虽然仍面临众多困难,但相较之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⑨,《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一书,着重从曲艺音乐分析的理论视角探索了教学研究的可能及其限度,因为就著作者而言,音乐分析仅仅是曲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曲艺作为一个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研究边界还很广阔,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领域拓展, 将对构建新时期曲艺音乐教学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注释:
  ①钱国桢:《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
  ②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5。
  ③ 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6。
  ④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 ,中国音乐学,1988(3),P72。
  ⑤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中国音乐学,1988(3),P72。
  ⑥ 参见沈洽先生相关论述。
  ⑦ 钱国桢:《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P3。
  ⑧ 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5。
  ⑨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 ,中国音乐学,1988(3),P74。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责任编辑/邓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