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内蒙古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利德

  
  一、内蒙古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利弊因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外向型经济始于1947年自治区建立之初的对外贸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向型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1994~2006年,全区累计进出口283.25亿美元,其中进口150.01亿美元,出口133.24亿美元。至今,全区进口了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急需的钢材、化肥、化工原料、金届矿砂、木材等大量物资,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并缓解了我区原料和设备短缺的部分。1994~2006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91.19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9.11亿美元,外商投资开办企业914家,项目148个。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填补了我区纺织、轻工、化工、食品、电子等行业的技术空白,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地推进了我区的改革与发展,也弥补和缓解了我区建设资金的不足。目前,我区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区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及国际、国内等利好因素。更易很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但也应看到存在的不利因素及不良影响,具体为:
  
  (一)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内蒙古具有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的区位优势,边境线长达4221公里,共有各类口岸18个,易与俄罗斯、蒙古、中欧等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自然资源丰富。我区自然资源丰富,直接带动影响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色,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出口产品和较完善的草原风景旅游网络。
  3.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
  4.向北开放呈现好的形势。一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制定的优惠政策措施,对于我区合作开发俄蒙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此外,国家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等也非常重视我区在促进中俄、中蒙关系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俄蒙在资源领域的合作,把重化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区未来5-10年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我区有着强烈的合作愿望。近年来,双边领导互访为双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对外贸易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是口岸功能的不断提升,贸易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口岸经济的发展和出口,尤其是汇率改革更带动了边贸进口的增长。
  5.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限制逐步放宽。同时,非洲、拉美、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市场潜力,这为内蒙古积极打入欧美市场、进军非洲、拉美、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遇。
  
  (二)不利因素
  1.贸易摩擦加剧。我国现行外贸政策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导致了我国与主要工业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状况日益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与我国贸易呈逆差的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以各种理由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最终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急剧增加。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我国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反倾销指控超过300起,居世界之首。从对我国反倾销的国家看,最厉害的是美国和欧盟,由于欧美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其对我国大规模的反倾销严重阻碍了我国产品出口。从我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来看,涉及到大宗化工产品、钢铁产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农产品等。反倾销还挫伤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中国产品屡屡遭到反倾销,不少投资者不得不抽回资金,转向其他国家。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产品刚刚开始出口就遭到反倾销,使得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受到损害。
  2.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由于我国外贸长期处于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最合适的水平。至200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居世界第1位。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第1。由此导致了我国近年来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升值使外汇储备和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
  3.出口税率的调整和汇率改革会直接促进或抑制出口贸易的发展。调整税率或征收出口税,使一些技术力量薄弱、不能适应调整的企业退出国际市场,而这些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使国内就业压力加大,出口总量减少;汇率的持续上升走高使我区出口企业成本增加,亏损面增大,抑制了出口。
  4.各国引资竞争加剧,将影响我国吸引外资。发达国家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完善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等优势,加大引资力度;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利用劳动力、资源、市场等优势和更加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外商外资,这些都为我国吸引外商外资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内蒙古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规模偏小、结构单一,外贸依存度偏低
  我区对外贸易与其他省区纵向比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与全国的总体水平相比,规模仍然偏小,外贸依存度偏低。2006年,我区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国的近0.34%,而且出口产品加工程度低,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在对外贸易方式上,结构比较单一,易货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对外承包工程货物等贸易方式占的份额都很小。在进口领域,边境小额贸易占有重要地位,说明地缘优势在内蒙古对外贸易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另外也反映出我区的边境贸易在出口方面显得相对不足。
  
  (二)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不稳定,贸易结构有待升级和优化
  目前我区出口商品已由过去的单一种类、单一品种向现在的多种类、多品种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体的多元化出口商品体系。但在出口商品中还缺乏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和拳头产品。目前,我区贸易的增长主要还是依赖量的扩张,出口竞争力仍然以价格竞争为主导,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1994~2006年,我区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1.45%下降到13.88%,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从78.55%增至86.12%,但在工业制成品中,许多产品仍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如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和车辆出口仅占11.33%。
  
  (三)我区加工贸易中国内价值链过短
  一是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从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致使大量利润外流。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中,我区企业承担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

集型环节,占有的价值链环节较少,从而导致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状况极不理想。
  
  (四)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引资质量、效益低下
  一是利用外资虽呈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和发达省市相比,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投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规模小,带动经济发展弱。三是引资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四是外资企业经营效益欠佳,亏损严重。
  
  (五)2006年全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为6710万美元,外派劳务合作人员7350人
  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及境外投资规模偏少、偏小,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强化内蒙古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积极实施对外贸易的市场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地缘与口岸优势,加速实施市场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和贸易多样化方略,在巩固和发展俄罗斯、蒙古市场的同时,多方面地开拓新的市场,包括东欧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逐步形成我区进出口、吸引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投资多元化的开放格局。二是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首先,要积极推动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公平待遇,为私营企业提供平等的外贸经营环境,鼓励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外贸经营活动。其次,为内资和外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再次,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通过立法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实现公平竞争,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契机。最后,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融资,建立正常合法的投融资机制。
  
  (二)以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打追经济发展优势
  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品出口与招商引资的双向流动,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一是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导向,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尽快形成以传统骨干产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带动整体出口增长的格局。二是要根据我区资源优势和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挖掘潜在优势,突出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化工、高科技等产业,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以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为龙头,尽快培育和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不断提高和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改善我区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立和发展出口商品基地,延长产业链,努力增加资源优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四是以名牌和优势企业为重点,以支柱型产业和优势明显的行业为突破口,以出口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出口的规模和比重。同时要抓住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引进外资,扩大服务业门类,增加服务业产品,提升拓展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领域,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使全区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五是对具有出口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在立足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加大产业的设备更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比较优势向国际竞争优势的转变。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和质量,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根据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同时,我区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寻求与东三省的联合协作,主动地推进与东北地区在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和对外贸易等优势领域的合作,实现与东三省区域经济一体化,力争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要利用国际问的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使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实行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我区重点产业集群的项目开发和落地。二是认真分析内蒙古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分类,根据加工贸易对上、下游产业综合配套的需求,有重点地支持具备一定基础和承接条件的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建立制造业基地、配套基地和外包基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是精心准备招商引资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在项目储备、推介、对接等方面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既符合区情,又符合投资者需求、可行性高的项目。
  
  (五)依托园区、口岸优势,大力拓展加工贸易和边境贸易
  一是充分利用地缘与口岸优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口岸经济的发展,通过我区与巨大的国内市场及资金、技术进行有效的互补,使口岸建设为原油、木材、重化工、煤炭、铜金属等原料进口及加工基地,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二是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的方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大口岸建设,进一步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提高口岸作业能力和过货量,缩短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升口岸管理和运行效率。三是统筹规划,加快经济园区、口岸城镇化建设进程,利用经济园区、口岸城市优势,发展工业、加工贸易、口岸商务流通、旅游业,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