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向宾
摘要:内部审计能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这是现阶段内部审计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提出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构建的必要性度具体办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发展方略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形成“财审合一”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使内部审计无力监督财会部门,而且受其地位和权限的限制也很难监督其他部门,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有失客观公正。
(二)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应是超然独立的,并且不受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制约和束缚。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者服务,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狭窄
多数企业的领导人把内部审计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套班子的做法,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可想而知。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得多数企业的内审人员得不到重用或被闲置,直接导致内审人员水平不高或缺乏锻炼。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还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审计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略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与定位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工作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改变以前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增加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方面的审计,把眼光放在提高企业决策和风险评估方面。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处于与其它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其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使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并做到客观公正的必备条件。因此,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公司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反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不会只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四)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现代企业把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和维护股东合法权益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这一中心,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切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等审计手段,总结和推广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和经验,查深查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潜提效、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保证体系”。为此,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主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并防止失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局限于事后监督,还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展实时审计已成为可能。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进行跟踪。改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上,将由以手工操作和检查账目为主,向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主的方向转变。
(五)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城
内部审计的领域可以从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扩大到管理组织的有效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管理过程的效益性。内部审计的对象可以从历史性会计数据,扩大到现在和将来的业务活动。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将扩大到评价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预算控制和标准成本、各层管理者的业绩、企业总体目标及分解后各个具体目标是否实现。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还要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根据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达到应有的要求。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的集训地,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
三、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
鉴于我国目前审计行业的现状,为了维护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该更新内部审计观念,为内部审计职业化创造条件,尤其是借鉴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式,采取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缘关系,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共同分析错误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助手。
传统的内部审计一直是以监督的形象存在,并把企业内部的其它部门视为“被审计者”。我们必须改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意识到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把我国内部审计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化到管理审计乃至战略审计。本着重塑内部审计形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出发,再造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化道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