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乌云花 李 谦

  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人口比例相当高,所以,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依赖于农业生产。但是内蒙古很多农业地区都是缺水干旱,年降雨量少,平均气温低,无霜期和日照数都相对短的地区。尤其是乌兰察布盟,由于农业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业技术水平又低,再加上近几年乌盟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所以近几年乌盟粮食产量的波动很大,1990年粮食总产量为119.48万吨,而1994年降为90.26万吨,减少了29.22万吨,到了2000年粮食产量增加到140.05万吨,比1994年增加了49.79万吨。可2001年又降到67.49万吨,比2000年减少了72.56万吨。粮食生产是受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开放性耗散系统,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和不确定性。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为例,讨论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产量的制约因素,寻求其稳定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乌盟粮食生产的环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分析
  根据地理位置,本文以乌盟的丰镇县、卓资县、商都县作为代表,分析乌盟地区多年以来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及大风天数等影响粮食产量的自然环境因素。根据60~85年的资料统计,丰镇、卓资山、商都这三个县的全年平均气温分别为4.7℃、2.4℃、3.1℃,气候比较热的6~9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7.7℃、15.4℃、16.2℃。全年总计降水量分别为404.8mm、405.3mm、354.6mm。年平均无霜期短,分别为132天、116天、124天,但是大风天数多,4~6月份三个县的大风天数分别为16天、13.5天及28.5天。由此看来,乌盟地区属于年平均气温低、降水量少、无霜期短、大风天气比较多的地区,这些都是不利于农作物成长的因素。
  
  (二)社会经济环境
  乌盟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居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现今乌盟辖2市4旗5县。2001年全盟总人口为270.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6万人,占总人口的79.92%。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67.9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1.46%。2001年乌盟总耕地面积为99.06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49.75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0.22%,有效灌溉面积为18.4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8.67%,连1/5都不到。
  
  二、乌盟粮食产量的灰色分析
  
  (一)灰色关联模型
  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中各因素特征序列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系统中各因素的联系是否相关和密切。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二)指标选择
  粮食产量X0作为母序列,子序列有粮食单产X1、粮食播种面积X2、有效灌溉面积X3、农业劳动力X4、牲畜总头数X5、总人口X6、农村用电量X7、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X8、机耕面积X9、造林面积X。由于统计数据没有粮食生产的专用数据,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使用量、机耕面积是农业整体数据,经过数据均值化处理,对结果影响不大。另外,牲畜头数统一折算成羊的头数。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一)计算结果
  根据1990年~2001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在乌盟粮食系统中,影响粮食产量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
  r1(粮食单产)>r6(总人口)>r4(农业劳动力)>r9(机耕面积)>r3(有效灌溉面积)>r5(牲畜头数)>r2(播种面积)>r8(化肥使用量)>r7(农村用电量)>r10(造林面积)。
  
  (二)结果分析及发展对策
  第一,根据关联度分析,粮食单产对乌盟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在10个因素中列第一。1989年乌盟粮食产量每亩地只有36公斤,而到了2000年单产量增加到每亩地为151.36公斤,增长四倍还多。不过与全区及其他省份比,乌盟粮食单产还是低得很多,因此,乌盟粮食单产的可挖掘潜力很大。鉴于粮食单产对粮食总量的贡献,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注意推广粮食作物的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从而提高粮食亩产量。过去主要依靠扩大播种面积来保证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而如今由于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单靠广种的空间已很小,从关联度分析表也可以看到这一点,粮食播种面积对乌盟粮食产量的贡献在10个因素中排第7位。所以只有在粮食单产的提高上下工夫,才可能避免粮食总产的大幅度下降。
  第二,人口增长仍将是粮食总需求量的推动力,因此人口在粮食产量的关联序里排第二位。提高人均粮食拥用量,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另外,由于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饲料用粮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虽然从目前看牲畜头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大,在关联序里排第6位,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水利灌溉是粮食能否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由关联分析可知,有效灌溉面积在乌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中排第5位。由于贫困原因,乌盟大部分地区水利设施陈旧、落后,建设又缓慢,2001年乌盟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8.49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38%,比重还不到1/3。所以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应该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争取实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才能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第四,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机械水平。从关联分析结果可知,机耕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关联序里排第4位。但是在投入方面还是主要靠人力,所以农业劳动力在整个关联序里排第3位。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科技实际投资不高,归根到底还是资金短缺问题。2001年乌盟地方财政收入为53277万元,其中支农支出只有5166万元,只占9.69%。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乌盟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从长远看,加大农业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是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的关键。
  
  四、结束语
  
  综上讨论,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差,生产条件低,再加上贫困原因,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差,始终摆脱不了广种薄收,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的局面。为此,各级政府需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改善水利设施等关系种植业能否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彻底解决种植业的缺水怕旱、有雨怕涝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