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善琴

   摘 要: 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化学教学与化学课程、化学学习以及方法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既是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又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鼓励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化学在生活的魅力,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改变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自主探索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79-01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合作。课堂中应该放下老师的威严,做学生的学长,注重交流合作,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哪怕是错误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二、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师要充分备课,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路标,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如,我在讲酸的化学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问题: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态,可能是稀盐酸和水,请设计实验鉴别。学生讨论,设计了下列方案:
   方案一:分别取少量两种无色液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为稀盐酸;不变色为水。方案二:分别取少量两种无色液态于烧杯中,通电,能导电的为稀盐酸;反之,为水。讲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了解它有那些用途?
   (二)让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来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通过自习,同学们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问题:这两瓶无色液态,你还有那些方法来鉴别?
   学生方案一:分别取少量两种无色液态于试管中,加入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没变化的是水。
   学生方案二:分别取少量两种无色液态于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铁锈溶解的为稀盐酸;没变化的是水。
   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教师觉得上课轻松,学生觉得学习容易。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想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离开实验,化学则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操作一定要规范;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要求学生要规范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探究性兴趣和概括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现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努力地学习。
   (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早已被大家高度重视,“授人以渔”已成为进行改革的主旋律。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学法,必须学会归纳自己的学法。这也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学,预习新课的方法。找出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六)做好课堂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节课留下时间,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进行小结,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知识网络,不仅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及时反馈信息,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的发展。如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提高回顾总结概要作出答复。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
   (七)精讲多练,及时反馈。加强检查,补缺补漏。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探究能力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活动是及时与学生在教和学两方面共同构建和协调发展的空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达到最佳耦合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速度与学生的学习速度能磨合匹配,且达到一致的过程。教师要探索符合每一个学生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教师》、《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 《化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