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旭波
摘 要: 习惯的培养会造就学生一生的财富,为此笔者对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提出了6大策略,从解放教师、习惯的培养、环境的建设、活动的强化、家长的配合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也指出了学校养成教育实施的两件法宝――耐心和赞赏。
关键词: 习惯; 养成教育; 学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07-01
当前很多的父母和老师都在抱怨孩子难管教,明明把大道理说了上千遍,可在孩子身上就是没有成效。最后,这些父母和老师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或者干脆利用自己的权威进行训斥或体罚。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社会现象有的时候可以在自然现象中找到答案,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孩子难管,那是因为我们的方法和途径有问题,从大象的身上我们应该看到一种力量在约束着这个庞然大物,那就是习惯。我们的孩子淘气,难管教,我们的家长头疼,我们的教师无奈。大家有没有想到我们可以用一种力量来管理我们的孩子,那就是习惯。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推行养成教育的明确要求。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养成教育呢?
结合学校的一些管理经验以及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对于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提出以下策略:
一、教师轻松,学生快乐
教师是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所以,学校一直很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把它当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大量有关养成教育的书籍以及报刊资料成为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营养餐”。
在学校管理方面,去掉了教师教学的压力,把人性化的关怀付诸日常的管理中,形成了学校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教师安心学校工作的局面。因为只有教师轻松了,学生才会快乐。这也正应了网上的一种说法:教师如果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那么他教的就不是学生,而是天使;教师如果感觉自己生活在地狱,那么他教的也不是学生,而是魔鬼。
教师教学没有压力,那么什么又是他的动力呢?我们都知道,教师和其他人一样,也可望成功,教师的成功是什么呢?那就是尊重和认可,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工作的认可,这是学校可以给予的,正如学生渴望表扬一样。教师的动力来源于学生对他的爱戴和学校对他工作的认可,这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动力”。
教师轻松了,我们的学生就会快乐,因为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自觉学习的乐趣。学生只有在快乐的心情下才能自觉的把一种好习惯坚持下去,如果刻意强迫,那么就和养成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这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形成学生今后学习的一个习惯,如果我们刻意强调学生成绩,那么我们就会忽视这个习惯的培养,而习惯会造就孩子一生的财富。所以,学校造就宽松的教育环境,为的就是让教师把自己学习生活的好习惯一点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体验幸福。
二、教师塑造习惯
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每一个教师就成为了“绘画师”和“设计师”,他们会给心底纯如白纸的孩子们传递许多好的“信息”,孩子们会在“爱戴”中,不自觉的养成好的习惯,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一个教师都会让自己身上“亲切的微笑”变成孩子脸上“灿烂的阳光”。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会为每一个学生一点点的进步而大加赞扬,我们不搞应试教育,我们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为此,我们制定了“10加1计划”,即10个学生和1个老师为一组,老师帮助学生塑造形象,培养习惯;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每一周教师会把学生的表现写在人手一本的成长记录本上,而且会通过座谈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三、环境影响习惯
学校组织人力将墙壁和门窗粉刷一新,添上了文明标语和图画,各个教室的布置焕然一新。所有的课桌板凳被粉刷一新,再也没有恼人的“课桌文化”了。厕所和墙壁从此也告别了“野广告”。每一块清洁区都划给班级,而且都树立了各自不同的标语牌,学生根据喜好把话语贴在上面,有的内容是爱护花草,有的内容是提倡文明礼貌。校园环境的美化使养成教育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就像给每一个学生穿上了新衣服,谁不高兴?谁不爱惜?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每一个角落都透出文化的气息。一进校门,“每日一名言”、文化窗、宣传栏以及不定期的专题宣传板便映入眼帘,让每一个学生如浴春风。教室的布置别具特色,黑板报、墙报、学生作品等,各个班级各种“版本”。校园景致的设计体现了“花园式校园”的构思,让学生在花红柳绿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校园环境的改变有力的配合了养成教育,让环境折射了教育的力量,“环境说话了”,学生听到了。从学生整洁的校服和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可以看出,学生开始注意形象,讲卫生了。环境影响了学生的习惯,学生能够乐意的为老师,也是为自己做一点什么了,慢慢的改掉自身的陋习。
四、活动强化习惯
学校加强了班级活动、少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拨付经费,大力宣传,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养成教育的阵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强化学生每一个好习惯。
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和专题展板进行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宣传教育,再加上主题班会的组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步步的在加强。
如果说一种行为要经过60天才能变成一种习惯的话,那么我们通过一次次活动所营造出来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为的就是使这60天持续下来。
五、家长见证习惯
学校的努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教育的有力后盾,我们的养成教育就会大打折扣。为此,家校联系必不可少。我们适时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学需要,做好亲情教育。
对于个别学生,我们也进行必要的家访,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和习惯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变化,家长是看的见得。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虚假的学习成绩,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具体到学生身上,那就是孩子变得懂事了,行为和品德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会让每一个家长欣喜的。
比如,学生讲卫生了,知道感恩了,爱惜书本了,写字好看了,说话有礼貌了,知道预习了,爱写日记了……
一旦形成好的习惯,那么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财富,这比父母挣再多的钱都管用。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遗产就是好的习惯了。
参考文献:
[1] 唐伟红,崔华芳编著.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9(1).
[2] 赵振杰著.习惯教育论――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向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1).
[3] 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