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艳娜

  摘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指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兴趣; 氛围;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60-01
  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处于“应试”压力,出现了把文学作品当成实用文体来教的现象,语文课成了文本训练课,越上越“枯燥”,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被动的阅读状态,这种“高耗低效”现状慢慢地减弱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解决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激发兴趣,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学习外语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
  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二、家校联系,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员,而班级、学校、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发动学校,家庭的力量,大家联手,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驶上爱读书的快车道!
  1、对于学校来说,要建立阅读基地:一是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应当书籍丰富,资料繁多,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可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建立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来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且相互交流阅读。对于家庭来说,可以为孩子建立小小图书室,家长每月购书一册等,使得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中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当然,教师还可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有益读物。如: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等。
  2、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同时,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科学家的故事会;“革命诗歌”朗诵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活动”,另外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如课外阅读摘记本评比、读书交流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读书氛围相当浓郁,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善于解决问题能力,用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在自主阅读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从中发表独特见解。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质疑问题虽然表现出不同水平,但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适当引导。“学贵有疑,有疑才有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贵出新,能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提出的问题就新颖、灵活而又独特。创贵在勇,有勇才敢于质疑,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四、注重鉴赏,阅读要体现审美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因此,它指出了阅读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主性阅读的过程。它注重的是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在阅读实践中,要强化这种自主性和审美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即使是偶然的“灵光乍现”,它也是“美”的。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他们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允许他们自圆其说。如对某一词句的鉴赏,如在《雷雨》剧本中周相园为鲁侍萍开支票,想弥补自己所负的罪过,“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而在电影《雷雨》中却出现用火烧的情景。通过对两个情景动作展开对话,学生明白了“撕”比“烧”更有力量,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如有教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巧妙地要求学生为作品重拟标题并陈述理由,于是学生从各种角度拟出了新的题目,如“于勒的变化”“家里人与于勒叔叔”“可悲的于勒”“变色的世界”“贫穷与宽绰”,在我们看来,一个新拟的标题,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解读角度,对作品的某一方面意蕴的发现。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的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积累越深厚,生成的阅读体验越强烈,那么,这种自主性阅读的心理需求就越高涨,提升语文素养就越快。相反,就会减弱语文素养。所以,要开展真正意义上阅读,就应从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始。
  参考文献:
  [1] 张坦华.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吕文梅.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