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女生公共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珂
摘 要: 体育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它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找出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学习兴趣;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24-01
伴随教育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已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阶段性体育、应试教育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终身体育观和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女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对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体育活动缺少热情和兴趣等倾向,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主观因素对女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一)学习特点
高校女大学生主要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虽无升学时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竞争的压力,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身体素质高、心理承受能力强是社会竞争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生理特点
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虽然不断完善,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力量不足、动作迟缓等。由于大多数女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练习时情绪低落,因而效果不佳。
(三)心理特点
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特别在体育课上表现为不喜欢运动、怕脏、怕晒、怕累、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的积极性低等。因此当他们在大庭广众,尤其在男生面前做练习时感到不适,在做难度大或自己做不好的动作时,怕别人笑,对穿运动衣体形外露,感到不好看,怕人议论等。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下降,对长跑等耐力项目有较强的厌倦心理。
二、高校女大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低的客观原因分析
(一)教学场地、器材以及开设项目均不足
随着我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而场地器材增长相对缓慢,使学生对体育课外部设施的需求总是供不应求,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体育课学改头换面兴趣。如何建设配备的体育设施,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
由于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和体育学习基础不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各有差异。
(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五千年文化积淀,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大多数人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这种思想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剥夺了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解决办法
(一)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
高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加强体育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使她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刻苦练习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与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就会严重阻碍教学过程,限制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降低教学的转化率,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最大限度发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力,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合理安排教材和运动负荷
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整体把握,通过感观整体上认识,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理论课的教材要体现出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时代性,要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以后能终身受益的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调查观察到,一些具有群体意向的体育项目更受女大学生喜爱,所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通过增设部分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用以提高其锻炼兴趣,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进度表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各方面素质和学习基础的不同,根据这一不同点制定一份全面的课时进度表,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课学习朝着完善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间的配合意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高校女大学生上课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同学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不仅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产生兴趣。通过培养校园体育明星,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各项体育俱乐部。
四、结论和建议
我院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影响了她们坚持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教师对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对于体育理论重视不足。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使她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应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了解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期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调动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育部门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全面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各项体育俱乐部,以提高女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赵珍珍.高师公共体育课的培养规格及考试方法[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
[2] 李涛.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
[3] 王兴.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