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好“健康第一”思想下大力改革高职体育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晓
摘 要: 本文就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可参与的体育项目、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是否喜欢自选的老师、对体育课的评价方式的建议等问题对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经分析后得出结论: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应“以人为本”,实行学分制,与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一致。
关键词: “健康第一”; 高职体育课程; 改革;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 G80-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22-02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终身体育”、“体质与健康”是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观念,指导、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让学生保持健康快乐的生理与心理。强调注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而不只注重结果,让学生们在快乐地“玩”、锻炼过程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同时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提高二到三项运动技能,是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并保持至终身。那么如何让学生既“玩”又“练”呢?笔者认为只有改革高职院校现行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更有利高职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达到上述目标。为此,笔者将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他们对体育评价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03级2004级两个年级23个教学班的共9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时间从2005年5月至2005年6月。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查阅相关期刊、论文文献资料9篇,学习、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信息。对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2)调查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指定《调查问卷表》,本次调查问卷共含了7个问题,即“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可参与的体育项目、喜欢上体育理由、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理由、您愿意自己选老师吗、您对体育课评价方式的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1056份,回收986份,剔除无效卷6份,余有效卷962份。其中2003级8个班315人,2004级15个班647人,其中男生902人<一年级54人、二年级6人>,女生960人<一年级54人、二年级3¨人>。
(3)数学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的各种相关信息运用常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取向
依照现行的教学体制,学生一律按行政班上课,教师教什么,学生没有选择权,如果是学生不喜欢的项目,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低,他的练习热情也不会高,学生被动练习使他的身心都不愉悦,也就谈不上使学生增强体质,更谈不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了。本次调查问卷在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可参与的3个问题下共列了15个体育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短跑、长跑、健美操、形体练习、太极拳、跳绳、武术、体育舞蹈、棋类。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羽毛球,占被调查人数的46.7%;其次是篮球,占被调查人数的36.9%;第三是乒乓球,占被人数的35.8%。在不喜欢的项目中前三名分别是长跑,占被调查人数的46.3%;毽球,占被人数的40.4%;足球,占被调查人数的34.2%(男生41.7%喜欢足球、6.7%不喜欢足球)。在可参与的项目中,占据前三名的是:篮球,37.1%、羽毛球,36.8%、短跑,36%。从上述结果分析,如果学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按照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就与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一致。考虑到学校体育又不完全与社会体育相同,它还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需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体育意识、运动能力和习惯进行培养,因此,对学生最不喜欢的长跑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耐久力等的项目,可以用必修和选修进行调控。
2.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价值取向
笔者从学生对学生上体育课的价值取向上(表2)了解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理由中,33.3%的学生选择了理由2,即认为上体育可以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52.5%的学生选择了理由3,即认为上体育课可以增强体质,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上体育课有正确的认识。对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练习热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另有14.2%的学生选择了理由1,既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可以不动脑筋。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生性好动,不愿坐在教室受拘束是他们的共性。掌握了学生心理,对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体育教师第一要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第二要正确引导喜欢“玩”的学生,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不仅仅是玩,更重要的是学会手脑并用。要“善”动手、动脑,引导他们“玩”出兴趣、“玩”出水平,为他们的终身体育能量打下基础。
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中,选择理由3的有53.8%。既认为上体育课出汗、累.说明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发胖.当然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有34.9%的同学选择了理由2.即自觉运动能力有限。怕别人笑。这部分学生从小就不爱运动,身体不协调,做动作显得比其他同学“笨拙”,“自觉心”使他们不愿意上体育课。还有11.3%学生选择了理由3,即认为上体育课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生活没有关系。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思想上的误区导致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呢?首先,针对他们不同的思想情况,教师应该与学生加强沟通,耐心说服教育,对怕哭怕累和怕别人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人类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体育运动能力。要学习和提高就不要顾及太多“脸面”,就要能吃苦,吃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没有现在的吃苦就没有今后的事业、生活的幸福。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去矫正学生错误的想法,说明积极的体育锻炼及锻炼习惯的养成会令他们今后一生受益匪浅,教育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点,使他们自觉、积极地投人体育锻炼中去。其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使学生扬长避短,以游戏、小型竞赛等趣味性高的项目吸引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逐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从而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3. 学生对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
学生经过体育学习,最后需要经过体育课程的评价系统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那么学生最期望的评价方法是什么呢?从表3可以看出,20.1%的学生愿意按照学院的教学计划,44.2%的学生选择了按照自己的爱好,35.7%学生希望采用学分制,从学生的选择来分析,实际上选第二项和选第三项基本上学生本身的爱好和需求出发,但学分制比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评价方式更理性、更科学。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学院体育课程设置采用学分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远动项目进行锻炼,又能完成学院教育所要求的学分。让快乐与健康牵手,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4. 学生对可否自选教师的看法
一个具备高尚师德、爱岗敬业的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教师精辟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是否可以自选教师持赞同观点的占62.2%。反对的占8・1%,无所谓的占29.7%。由此笔者认为,学校教学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采用体育教育分班制,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教师,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选修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高度统一,从而间接达到中央国务院要求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
表4学生对自选教师的看法
四、结论
1. 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五项依次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形体训练、武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们用自己的项目健身,何乐而不为呢?
2. 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明白“今天”锻炼是为了“明天”,上体育课可以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的道理,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把课内、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选项目的基础上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中,有的存在怕苦怕累思想,有的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误区,需要师生互动,加强沟通,进行矫正。
3.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选教师,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是学校落实“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实质进步,也对体育教师是一个瞀示,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技能、为人师表,才能不被时代和学生所淘汰。
4. 学生希望体育评价方式更灵活,更具人性化,这是合理的要求,高职学院体育评价系统和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五、建议
1. 在实行“人性化”教育、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改革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学分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抛弃过去那种“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借鉴大学学分制的经验,对强度大和难度较高的项目,学分可定高些,反之就定低些。对实行学分制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学校,可实行部分课内选项与课外选项(高职学校目前实行的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借鉴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俱乐部.每周根据情况每个俱乐部活动一至两次)相结合的模式,目的与目标均指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2. 根据国家教育不颁发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精神,对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系统重新定义。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将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幅度、学习态度、认真态度、团队精神及最后考核成绩综合评价,前几项之和应大于后一项成绩,使学生不会为了最后必须通过某一考核标准疲于奔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分。
3. 按学生兴趣、爱好分班教学,这样可以兼顾学生自选老师的要求,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的提高、师德师貌的修养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和要求。诚然,分班教学在一般学校会因为师资力量、教学场地、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不足而受到部分限制,但改革的步伐不能因一些暂时的困难而停滞不前,我们可以一方面优化现有场地、设备,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敦促学校领导转变观念,为了学生的“健康”,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于可红.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J].解读,2002(8).
[2] 陈琦.学校体育未来发展方向[J].深圳市体育科学研究,2003(11).
[3] 宋佳玲.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学校体育教学“双重角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市体育科学研究,2003(11).
[4] 姚蕾.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