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社贞
摘要: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当其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而只有具备认知需要,才能在学习中不畏艰辛,去战胜挫折获取成功。因此,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夸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应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提高;兴趣;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85-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当其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中认知需要;而只有具备认知需要,才能在学习中不畏艰辛,去战胜挫折获取成功。因此,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应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德、才、识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情感状态,而不是其学习能力。”现实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同一群学生,同一门学科,经不同教师教育后,学生对该学科产生的态度会截然相反,教学效果也会体现出很大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个体因素造成的。当然这里的个体因素包括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修养、教学水平、性格特征以及对学生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就构成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只有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都较高时,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从崇拜到亲近的情感和内驱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强烈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必须培养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及所教学科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教师才会不遗余力地从思想修养、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去完善自己。作为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并且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而精深的知识,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从而找准学生掌握知识的突破口和切人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教师只有在德、才、识等诸方面堪为楷模,才会使学生完成从“佩服”到“信服”到“乐于从之”的过程。
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促使其自身素质发生变化的内因,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围绕着有利学生的学习安排,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重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师的作用在于鼓舞、唤醒和激励。”针对当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角色,营造师生合作的融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生气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智,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必须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及教学语言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心理研究证明,“自发性的,而不是被动式的吸收,大脑潜能才能发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很难吸收,即使当时吸收了,不久即忘。可以这样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无从开始,兴趣也就无法产生。因此,善于布阵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调控课堂气氛和节奏,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亲自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出结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样,教学语言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培养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语言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科学严谨,必须注意语言表述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用自己多彩的语言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更多的制造课堂兴奋点,创设更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由于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科能力、个性品质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是必然的。教师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各层次地区别对待。对待成绩突出的学生,要严格提高要求,不断地促进其进步,从而激发其更加努力学习的兴趣;而对所谓的“后进生”,绝不能抱以偏见,将其放弃或者对其讽刺、挖苦、斥责,而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适当地、更多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自己耐心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加强对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充实自我,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