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亚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八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进行英语教学的重新设计应该成为当今光广大英语教师的使命之一,亦是如何上好英语课的关键和前提。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创新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开动脑筋,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取得别人没有取得过的成绩。创新落实到教育事业上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怎样去思考的问题),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发挥创造的潜能。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创新的精神直接体现在改变现状上,直接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如何改变这种过时的学习方法,推陈出新呢?我认为要从创新教育的本质着手,利用规律,把握住创新教育的脉搏,分步骤地研究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人教版新教材首先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恰当的载体。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语言材料的选择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选择合适的教法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灌输、语法分析、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些做法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继承、应试能力的培养有益且有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发展,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进发创新的思维火花。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尤其应该注意要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正面激励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偏激甚至错误,当学生出现问题或错误时,我一般都不训斥或惩罚他们,而是耐心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则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自由和学习氛围的宽松,应该说效果还是十分理想的。
  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刨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比较单调枯燥,师生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今我们有了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能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能把生活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八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注重文化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当我们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时,我们发现学习一种外语不仅学习它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它还涉及到语言以外的文化规则。跨文化间的人际交流离不开文化的理解和沟通。如交际中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习惯,这就要求学习者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该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不少语言教学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延续手段,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没有这种文化意识就会导致在跨文化的交流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会使交流出现障碍,使交流中断,甚至产生误解。有人认为,在同外国人交流中,他们一般能容忍我们在说外语时出现的语音或句法错误,而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它不台他们的交际规则,在其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价值体系上产生冲突。
  新编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有关文化教育的内容,如:bodyIanguage、advertisement等等,为教师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把中西文化的异同恰当地在教学中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正如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指出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7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