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人才成为当前供不应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予以落实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样既能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1]。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14-02
前言: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是当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类型之一。作为被广泛认为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科之一,美术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既要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美术教学效益的提升和学生潜能的最大化挖掘。在本文中,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重要的内驱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点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反,如果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学生并未参与进来,教学内容再丰富也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上,教师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将学生的美术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着手,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做素材,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熟悉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搜集鸡蛋壳、快餐盒、易拉罐、硬纸盒等废弃物,然后依据这些材料的性质进行创意性设计,将这些“废物”改造成“宝物”,比如制作成各种工艺品,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激发学生制作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越容易创造出具有新意的美术作品。在美术中,想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没有想象,也就不能进行艺术构思,如果没有想象,就难以进行创造。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这个阶段的他们是富于幻想的。这种幻想经常通过他们的作品也能表现出来。然而,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学生作业的时候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经常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成人化的思维去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将月亮画得比太阳大,将花儿的花瓣画成五颜六色的,将小猫儿和小鱼儿画成好朋友,教师往往斥责学生“胡编乱造”“异想天开”,这实际上就在无形之中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做法的欠妥之处。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支持者和鼓励者,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牢固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换言之,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还要带领学生去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创新。例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如绘画比赛、写生比赛、创意作品制作大赛等,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多个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譬如,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添画比赛”。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一组学生一个圆,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在圆形的外部或者内部添上几笔,使其成为另外一个物象。有的小组将圆形变成了娃娃脸,有的将圆形变形了带着线的气球,有的将圓形变成了杯子,还有花朵、太阳、钟表等物体。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探讨,视野和思维均得到拓展,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有效的训练。除此之外,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培养,这对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灵活性,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晔.开发心智 培养创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