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对策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实际操作能力欠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物流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物流专业;实验教学;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加大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从而间接引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分为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就管理层和操作层而言,目前市场对中级物流管理人员、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具体业务操作人员和设备操作及维护的技术人员以及既具有本行业专业知识、又有物流管理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均十分迫切。
因此,近十年来,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尽管很多学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很多学生连物流企业如何运作都搞不清楚,这样的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上岗适应期也很长。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这增加了负担,企业更希望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由此可知,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各高校应当认识到,在引导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操作性训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掌握和熟悉本职工作。
一、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形成统一、一致的实验教学基本体系
目前,有些高校的物流实验教学采取教师自愿的形式,对实验教学感兴趣或有基础的教师,会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安排中为学生多设计几节实验教学课时,而有些教师则从头到尾灌输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同一门课程由不同任课教师提供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不一致,课时数不一致,授课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尽管授课方式多样化、特色化是必要的,但实验教学要走向成熟,必然要形成统一的基本框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没有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基本体系作为物流实验教学的基准。
(2)实验设施设备利用率偏低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质,学校的重点倾向于日常教学,对实验设施设备的管理比较封闭,各院系之间缺乏横向协作,结果导致一部分已有的大型物流设备利用率低,功能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而且,物流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多数高校因为多种复杂原因,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的业务再培训没有形成机制,培训交流少。这样,实验设备数量相对少的现状导致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方面问题时没有一个可供参考和交流的平台,设备管理人员和教师只能凭个人认知、个人经验处理,不仅处理效率低下,还可能会对仪器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
(3)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方面,大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目前的物流实验往往是学生相对比较轻松的教学环节,学生感觉新鲜,但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掌握全部实验内容,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前的预习、实验中讨论和实验后总结等,这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学生表现评价体系。
(4)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有待加强
鉴于目前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技术密集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高校的物流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上的培养。由于实践性知识以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难以描述,很多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完全不提物流操作,实验操作过后也不对实验内容进行实际联系理论的归纳,因而造成学生对物流理论和实验知识的理解是完全独立的。鉴于此,高校需要强调物流实践活动的安排应和理论知识有互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在实践中创新性的培养。
(5)实验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
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缺乏到真实环境中进行物流实践的机会,因此本科生的操作性训练是以在校内完成为主,通过模拟仿真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本身应源于企业,同时又高于企业,而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实验室由于设备陈旧、技术缺乏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落后于企业实践。这也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需要。
二、高校物流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
要把物流实验从单纯的验证知识、传授技能和操作基本技能训练,转向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观念,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应能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不同方面,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1)构建统一的实验教学基本框架体系
就实验课程内容的选取而言,应当适应不同层次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的需要,体现现代物流管理的技术性、操作性、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融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于一体,着重于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培养。
可以开设统一的物流实验课,通过多教师共同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如《物流模拟实训》课程,在该课程中通过模拟不同厂商角色以完成一票国际物流业务。涉及的厂商角色有生产企业、货代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报关企业。在这类综合性实验中,通过设计不同的物流模式,让学生掌握不同模式下各厂商进行业务处理的流程差异性。课程需要两至三位老师共同配合进行,能够激发教师对物流实验教学的热烈探讨和高度参与,有利于统一的物流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
(2)创新地利用实验室设施设备
实验室的建设在硬件规划、购置、安装、调试工作只是其初级阶段,课程建设等软支撑更为重要和紧迫,关键是要完成实施设备的实验资源转化和利用工作,要充分地发觉实验设备的潜力。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将其运作的实际背景材料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使储位管理、路径优化、出入口布局等实际应用运作成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建立立体化的内容体系,使设备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运作情况,扩展实验内容,尽量做到一机多用,提高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设备的利用率。在硬件操作过程中,由于要在现场就仿真设备讲授专业知识,围观学生宜少不宜多,因此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操作不同的流程,并不断交换角色,最终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所有的操作流程。
(3)创新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物流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成绩评定要重视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单纯是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仅仅完成结果评价,应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对于操作验证型实验,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的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应该将学生操作过程的表现列入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建议不低于20%,让分数成为学生投入的一个基本保证,促使学生能够重视实验过程、参与实验过程,真正领会实验的内涵。对于综合性设计实验,着重考察学生方案设计、测试结果分析、实验总结等方面的内容,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讨论,增加面试环节。对于创新研究类实验则应按照科研课题项目的管理方法,建立实验项目申请机制,实行中期考核并最终组织比较正规的课题答辩。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要有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过程,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和评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在实验过程中自我监督和控制,在实验目标的指引下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1]
此外,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岗位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出注重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物流专业很多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安排学生组织小组,按照课程教学进度,对照实验室教学设备、熟悉所学理论知识和原理,然后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利用学生实践的成果展开课堂讨论,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和新思路,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同时自然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可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与理论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性实验环节。如《物流配送》中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实验;《运输与包装》中的“路径优化――运输线路的选择”实验;《物流系统分析》中的“Flexsim物流系统仿真规划”实验等。这类型的实验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计算机模型工具进行方案选择与优化。通过此类型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物流系统规划工具与决策工具,并应用该工具解决现实问题。
(5)加强物流校企合作
在物流实验教学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持续开展全方位、实质性的校企合作。物流专业学生通过直接接触大型物流企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生产操作对象和生产运行环境,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物流市场,及时了解物流企业使用的最新设备、工艺、技术、技术改造更新、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等最新信息。[2]可借鉴的方式有:①可成立由物流企业或公司与学校教师组成的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对物流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并资助优秀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些受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所资助的物流企业就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紧密结合;②可以聘请一些物流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③引导学生到物流企业实习,通过指导学生参观合作单位的现场运营和参与实际项目,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官印象;④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的物流方案设计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并要求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方案的设计指导工作,使学生积极深入调查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充分把他们所学到的物流知识运用到解决物流实际问题中,大胆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并认真求证。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王成林,王右军,贡祥林.提高物流实验教学水平的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10(4):153-155.
[2]覃燕红.基于实验教学的物流创新能力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21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