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发展对台离岸金融的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福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福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就福建如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离岸金融;离岸金融市场;SWOT
  
  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资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产物,是生产、贸易和金融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它自20世纪50年代末在欧洲形成以来,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金融竞争的一大特点和趋势。福建目前正在努力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正确认识福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是促进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十分有必要。
  一、发展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发展战略的方法。
  (一)优势(superiority)
  1.经济优势
  强大的总体经济实力能够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福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吸引大量外资外企来闽投资,能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吸引大量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为闽台提供多样化全面配套的金融服务。随着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来,福建充分发挥对台窗口作用,把区域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区位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福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4年一2009年,福建省GDP平均增速15.74%,人均GDP增速平均14.99%。2008年福建省GDP达10,823.11亿元,人均GDP达30123元,已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参见图1)。2009年GDP增至11949.53亿元,人均GDP达33051元。[1]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必将为建立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提供强大的动力。
  图1 福建省2004年―2009年GDP、人均GDP总值、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0》整理
  2.金融优势
  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建立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福州、厦门等中心城市初步形成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五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同时,闽台在前期的金融合作试点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将为“对台离岸金融中心”的创建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础。福建中行早在1988年就开始试点办理新台币兑换人民币业务,在《意见》出台后,福建成为台湾金融业最为关注的焦点。金融优势为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3.政策优势
  在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政府的态度、决策与行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2009年4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争取开办新台币离岸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作为闽台贸易结算货币,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独特的对台优势
  独特的对台优势,有利于福建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省份,厦门角屿距小金门仅1000多米,平潭与新竹的距离只有68海里。同时,福建与台湾之间具有深厚而独特的“五缘”关系,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据统计,台湾80%以上的民众祖籍在福建,福建是台胞个人往来的最重要通道,“两门两马”海上航线成为台胞进出大陆的重要口岸。依靠此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以及与台湾地区的独特渊源关系,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以台资企业为主要交易主体,以台币为主要交易币种的对台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新台币的完全兑换,为闽台贸易双方提供更为便利的外汇资金的开户、调拨、贸易融资、担保和抵押等。此外,近年来闽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由此派生出的巨大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流转需求,使得对离岸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将成为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撑。
  (二)劣势(weakness)
  1.金融市场化、国际化、自由化程度较低
  金融制度因素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首要条件。目前,福建在金融市场化与国际化方面还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金融、银行体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利率制度缺乏进一步市场化;中、外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不统一;外汇管理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制约离岸业务拓展,例如新台币目前在大陆尚不能挂牌和自由兑换;缺乏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
  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规制
  国际经验表明,完备的金融法规和法律系统是有效避免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促进离岸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然而福建目前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框架还远未完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尚不严密。虽然《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早在1997年和1998年就相继出台,但是2002年离岸银行业务复办以来,政府既没有对不完全适应目前新形势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也没有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导致现行与离岸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较为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离岸金融法规体系,不仅无法适应当前国内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无法适应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
  3.对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及其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与周边的离岸金融中心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福建离岸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少,离岸金融客户群单一,交易量小,业务范围窄,仅局限于存贷及结算业务,难以吸引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福建离岸金融的发展速度。同时,交易对象、交易目的和产品定价也与之存在一定差异,离岸金融业务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服务。对影响离岸金融发展的经济发展、开放水平、资本实力、从业经验、人才储备、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监管水平等内外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研究,从而在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三)机会(opportunity)
  1.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已是当前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
  离岸业务具有充分开放、程序简单、豁免税负、自由经营、全球流通等近乎极限的便利功能,市场前景广阔。它自20世纪50年代末在欧洲形成以来,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金融竞争的一大特点和趋势。各国都在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推动本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舞台,最大程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菲律宾、中国香港、马尼拉等为了增强自身金融业的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纷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福建加快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顺应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福建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增强福建金融业竞争力。

  2.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各方面合作有所突破
  近年来两岸关系进人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历史时期,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2009年4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陈江会上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2009年11月,协商签署了封闭多年的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两岸MOU),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将进入实质阶段,并迈入新的里程碑。两岸MOU己于2010年1月16日生效。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合作协议。两岸签订的ECFA协议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进入了制度化轨道,给海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这些来看,两岸已经在经贸、金融合作方面有所突破。两岸关系积极变化,经贸、金融合作有所突破,国家支持“海西”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有利于福建建立一个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寻求闽台金融进一步合作,实现共赢。
  (四)威胁(threat)
  1.离岸金融市场蕴藏一定的市场风险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会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干扰和冲击,即使是内外渗透型模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的相互渗透问题。另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高,存在许多管理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及系统性风险等。同时,离岸金融市场有从传统中介业务向衍生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这势必给离岸金融市场传导“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离岸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通过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机制,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生链式反应。银行危机会引发股市、房地产危机以及债务危机,并进一步把风险或危机传导、扩散到本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最终酿成经济危机。
  2.对福建政府的监管能力和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离岸金融市场是不受货币发行国和市场所在国政策、法规、税制、金融和外汇管制的高度开放和高度自由的金融市场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虽然受到多头监管但经营环境依然宽松、自由且不受单方完全控制,蕴藏一定的市场风险。而发展离岸金融会不可避免地与福建金融产生各种联系,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增加福建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福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整体上提升福建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管难度。同时,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允许资金在一定限度内进出,资金的流出流入对福建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削弱福建货币政策效果。例如政府为反通胀或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措施时,国内机构从离岸金融市场采取逆向操作;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在利率上出现较大差别时,在渗透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诱发资金发生大规模的套利转移等。
  二、推动福建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的政策建议
  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的困难障碍不少。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存在的种种约束和不利因素,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形成发展。
  (一)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和交易主体
  综合考虑福建的经济、金融等因素,在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方面,福建对台离岸金融宜采取内外渗透型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维护境内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开辟一条简捷、稳定、低成本的利用外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对于资金缺乏且干预能力有限的福建尤为适用。同时,考虑到福建与台湾独特的渊源关系、福建在两岸经贸往来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福建外资企业中台资企业占比重大的优势等因素,福建对台离岸金融中心的交易主体应以台资企业为主,同时兼顾欧美、东南亚及香港地区的外资企业。在交易币种上,选择新台币为福建对台离岸金融中心主要的交易币种。
  (二)制定完善的“离岸区”特殊政策
  制度要素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首要条件。福建省应争取国家赋予福建省对台先行先试政策,采取更加灵活开放优惠的税收政策,放松金融管制,健全法律法规,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提供必要的条件,促进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取消外汇管制;减免离岸金融业务经营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放宽利率波动的幅度;放宽或取消信用控制;“离岸区”内的金融机构的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适用较低的税率,离岸机构的境内外员工的收入税全免等。
  (三)构建严密的金融监管体系
  目前,福建的金融体系相对落后,调控机制不够成熟。为了有效避免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福建监管当局要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构建严密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坚持审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采取在岸监管主体统一监管的方式;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对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的管理,采取“内外渗透型”账户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框架;加强与离岸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实行金融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严密的金融监管体系,促使离岸金融业务顺利的开展,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统计年鉴2010.
  [2]徐兆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王平,张景新.关于厦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N].集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5,3,8(1).
  [4]吴宇宁,戴双兴.试谈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J].两岸合作,2010(5).
  [5]胡建国.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8).
  [6]郑萌立.福建创设“对台离岸金融中心”刍论[J].亚太经济,2010(1).
  [7]崔光华.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C].
  
  作者简介:杨琰清(1989-),福建漳州人,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地班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