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温室平菇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立新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食用还具有减少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的保健作用。近年来推广应用的玉米芯袋料栽培平菇技术,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玉米芯资源,并且可以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的劳动力及蔬菜生产用的温室设施,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设施的利用率,更关键的是弥补了北方寒冷地区蔬菜的淡季供应,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深受农民欢迎。
1 栽培时期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以秋冬季温室生产为主,一般可以从10月至次年的3―4月进行栽培。
2 培养料的处理
2.1培养料的比例
主料: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干玉米芯90%。辅料:玉米面5%,石膏0.5%~1%,过磷酸钙0.5%~1%,小灰(烧柴草后的遗留物)1.5%~2%,尿素0.2%0.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5%~0.1%。
2.2培养料调制
选无发霉的干玉米芯粉碎成颗粒状,玉米粒大小为宜。先把过磷酸钙、石膏、尿素、多菌灵溶在水中,然后再和玉米芯、玉米面、小灰混拌均匀,加水量以用手紧握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下来为宜。配好的培养料堆积在水泥地板上,然后用铁锨将表面压平,用木棒或铁锨把在料堆上打孔到堆底(打孔是为了发酵时通气易升温),孔间距30~50cm,表面盖塑料膜。秋季2~3d料堆温就可达65℃,在此温下保持24h后翻堆,要求将表面料放入堆内,堆内料放在堆外部,以便发酵。在料堆上打孔,一般翻堆后第2天温度就可达65℃,保持24h,再翻1次堆,保持24h,散堆降温后,料温降至20~30℃时,可装菌袋。
3 装袋
3.1菌袋准备
选择长宽为(45~50)cm×(25~27)cm,厚0.05mm的聚乙烯薄膜筒作为菌袋。用缝纫机在离菌袋两头15cm左右的位置各空扎一道眼,以便于以后打开菌筒。
3.2装袋
首先用干净水、肥皂洗手,然后取一干净盆放菌种,将菌种掰成核桃或枣一样大小,菌种不宜太碎。菌袋一头扎紧,装袋时打开另一头袋口,先放一把培养料于袋底部,再放一层菌种,加一层培养料,用手将培养料向下压,加一层菌种,再加一层培养料,用手将培养料向下压,然后加一层菌种,最后撒一把培养料,用直径2cm的粗木棒在料中间打孔至底部,但不打透袋,然后扎紧袋口,用小铁钉在放菌种处打小孔,以便为菌种萌发生长供氧。这样装袋为4层料,3层菌种。需注意菌袋要压紧,但不能太实。
4 管理
4.1发菌
装好菌袋就进入发菌管理阶段。根据季节气温不同,可摆放2~3层发菌。第3天检查菌种萌发、生长情况。并进行上下倒袋,袋本身上下转向,检查袋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5℃,保持发菌场地空气新鲜。3~4d倒1次袋,如果出现菌丝生长速度变慢时,要用钉子在长过菌丝的地方打孔通气,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4.2码架
发满的菌袋,就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管理。将菌袋上架,每架间隔50~70cm,每架菌袋可上8~10层,每架2m处应有竹竿固定,防止喷水、采菇时菌袋倒垛。
4.3栽培管理
菌袋上架后,菇室内开始增加湿度到85%~90%。把菌袋两头拽掉,使布满菌丝的两头外露,调整温度、光照、通风、湿度达适宜出菇的条件:温度在8~15℃,大温差刺激最有利于原基形成;光照需散射光,不能太阳光直射;通风好,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使原基能够正常形成和分化;出菇管理的湿度始终控制在90%,保证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不干燥,不失水,生长新鲜的平菇。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需5~8d的时间,温度低平菇生长成熟时间长,温度高则生长快。
4.4采收
平菇子实体菌盖长至5~8cm,在没有弹射孢子前采收,子实体最重,营养最好;如弹射孢子,子实体变轻,营养相对差些,而且易引起采收人员孢子过敏,因此要在未弹孢子前适时采收。采收时还需注意,先打开菇棚门通风,然后在菇棚内喷雾水,防止没有及时采收而弹射的孢子乱飞。
每收完一批菇后,把袋面菇床上残留的死菇、遗留的菇柄清除干净,否则影响下茬。这时菌丝开始恢复,喷水量要少,经10d左右,又开始出第2批菇。如此管理一般可采收3~4次菇,每平方米纯收入可达120元左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3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