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陈久霖的冰火两重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4年12月的北京早已是天寒地冻,但位于赤道附近的美丽岛国新加坡却依然是炎炎盛夏。北国和南国气温的差别一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前后的两重心境:一种是明星企业家呼风唤雨的春风得意,一种是赌徒输光后“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仿佛就在一夜间,陈久霖和他的中航油就从天堂跌到地狱。
  2004年5月6日,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隆重开幕。陈久霖代表中国企业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共铸辉煌》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描绘了中欧企业合作的广阔领域和美好未来,提出了中欧企业加强合作的新思路和新建议。他说,近年来已有不少海外中资企业在国外崭露头角,在所在国和第三国进行投资或开展贸易等业务,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并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一条重要途径。陈久霖以中航油的自身发展和近年来与欧盟企业的合作为例,证明海外中资企业已成为中欧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这座陈久霖自诩为旗帜的桥梁就断裂了。2004年11月29日,中航油因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向新加坡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寻求司法保护。公司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顷刻间灰飞烟灭,陈久霖也一下步入了一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
  农民出身的陈久霖曾经说过,他希望中央能把他看作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事实上陈久霖一度已经做到这一点。
  中航油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机制被列为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教学案例。公司也曾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并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陈久霖本人也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求是》杂志2003年末发表长篇调研报告,称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是中国实行的“‘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一个过河尖兵。”
  2004年11月8日,陈久霖在给《联合早报》撰写的个人专栏里提到:企业战略是大智慧,是对企业整体性、基本性的谋划,而这谋划是需要一点“赌”的勇气和魅力的。赌徒的赌和企业家的赌是两回事,后者是高屋建瓴的通权达变。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陈久霖本人将二者完全混淆了。
  早在2003年7月,陈久霖就在专栏文章中写道:国际石油市场风云莫测,充满陷阱。为规避风险,中航油建立了一整套提高透明度、改善监督机制的风险控制措施。他还曾在同一个专栏的另一篇文章中说,保持投资者的知情权是“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哲学的五大要素”之一。
  但就像所有甘冒风险的赌徒一样,将错就错的心理促使陈久霖一错再错。中航油石油期货交易中的亏损也由50万到500万,再到1.8亿直至5.5亿美元之巨。现实中的陈久霖早已将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完全抛诸脑后。
  仅用20万美元,4年功夫,陈久霖把中航油公司做成新加坡的“航油大王”。在中航油巨亏发生后,陈久霖可谓痛心疾首:“现在,我是所有人中最痛苦的一个,我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有些人说我是不拿投资者的钱当钱,其实,世界上没有人会毁掉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东西的。”12月4日上午,在首都机场候机时,他还用手机短信发了一首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人生本有终归路,何须计较长与短。”其悲凉悲壮之情可谓尽在其中。
  在中国企业市场化路程走完20年的时候,在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关键时候,在世界指责中国囤积原油从而抬高了世界油价的时候,在中国大型国企越来越依赖国际资本市场的时候,在国际资本市场对民企越来越不信任的时候,陈久霖事件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商业上亏与赚的意义。从天堂到地狱,陈久霖的冰火两重天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中国的企业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搏击风浪,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固然重要,但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更加不可或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