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丽华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兴趣 激发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虽然生活的丰富多彩,广播电视的覆盖, 报纸杂志的繁多,为他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他们却很少把这些写入作文中,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为此,我试图从恢复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来改变教学所面临的困境,现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1. 教师“下水”,学生“上岸” 所谓教师“下水”,就是指教师亲身示范参与作文;所谓学生“上岸”,就是一改只有教师评审学生作文而让学生作文而让学生自评,互评甚至评审教师的作文。应该说,写作是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构成的基本内容之一,语文教学既要能改, 也要善写,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身先垂范与学生一起作文,并勇于接受学生的评判,则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下水后,传授给学生的就“全是有益的启发, 最切用的经验”。正所谓“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在作文教学中,我或出题与学生同题作文,或接受来自学生的考验,这些活动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曾有过与学生同题《第一次……》,我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学生一起完成了一篇《第一次演讲》,当学生评议我的作文时,他们异常活跃,针对构思谋篇,遣词造句,取材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在首先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浅显甚至不当的意见进行耐心的分析,对一些中肯独到的建议则虚心接受,并予以表扬、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作文课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品评和自我对照中,对每一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有益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少了写作技法的机械灌输,多的是经验的渗透,情感的沟通, 是在宽容、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化难为易,化苦为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好感。
学生“上岸”,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效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学生由原来的旁听者成了评判者,自己的作文可以自己评, 也可以别的同学评,这样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被动状态,叶圣陶说过:“教师与朋友,无论如何高明,总之只能从旁启发,尽切磋的责任,代替学习是不可能的。”据此,我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教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写作,评改过程中感悟出来的。因此,我一改过去学生写,教师改这单一的联系,变成学生写,学生评的办法,这种评改方式的变化,不仅仅丰富了作文评改的方式, 其突出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一切动机都转化成内在的需要,这就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的责任心,变以前要我写为我要写。
2 . 找米下锅, 积累材料
有人说中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中学生的作文也是苍白的。我不这样认为。每一次我看 《作文通讯》上的文章都会为中学生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以及文章散发出来的朝气而拍手称道。那么为什么多数中学生却无事可写或写出的也是千篇一律呢?关键是他们没有观察生活的慧眼,不会去搜集材料。我指导学生从周围的人和事,从各种新闻媒体中外名著,从各种的教材,从自身的经历中去搜集材料,找米下锅。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涌现出大量的人和事,值得写作的材料很多。然而这些美的人和事散见于广泛的时间内,隐藏于很不起眼的琐碎小事中, 偶尔显露, 稍纵即逝,必须细心选择,注意搜集。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逐渐引导学生对周围最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观察,让自己的头脑随着视觉和听觉积极开展活动,由占到面,由校内到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艰辛,领悟生活哲理。 通过收集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有了可写的材料,才能热爱写作,提高写作兴趣。如果光从身边搜集材料对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却是中学生每天都接触的,堪称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又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搜集积累材料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用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古今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学生要尽可能多读。多读,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而且能拓宽思路,弥补生活的缺陷,帮助自己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地观察生活。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要转录,避免因时间而遗忘,对那些哲理名言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写景佳句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要摘录背诵,烂熟于心,这样,由于平时下的功夫深,材料充足,再写作文就会提起浓厚的兴趣。
3 . 感悟生活, 真情而作
有了写作的兴趣,但有的学生因为对生活没有发现 ,没有感悟而人云亦云,总是写不出独到的文章,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会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学生一时的作文激情,变成长期的作文爱好,我促使学生去 留心生活,揣摩 生活 ,从而感悟生 活。
首先让学生精心学课文,在课文中体会 一些文学大师对生活的感悟。如《生命,生命》写出了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走一步,再走一步》寄寓了人们战胜困难的雄心和壮志。这些内容都是一些小事,但由于学生认识不深,辨别力不强,不用心去体会,因而视而不见。学习了以上课文之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把它写下来,就会慢慢地领会原来生活是多么丰富,作文可写的东西是多么丰富。
其次是传授学生各种思维方法,尤其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生活,写出有水平的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主要从作文评改,作文材料的搜集以及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采取老师“下水”,学生“上岸”,少批少改, 精讲多练,找米下锅,感悟生活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把普遍的考场作文,课堂作文变成创作活动,让学生在独到的创作中感悟作文的快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0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