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与工厂是盖里以“立体派”艺术为理念进行的建筑创作,他把建筑视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盒子,并将一些非主体功能部分做扭曲、翻转的艺术处理,使其在不停“工作着”。本文介绍了“工作着的盒子”的概念到建筑形象的体验,并从现象学角度进行解析。
关键词: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与工厂;盖里;动态;非理性
“如果你确定要让我设计整个项目,这座工厂只能是一座盒子,但是它会工作。”这是盖里在接受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与工厂(Vitra Furniture Museum and Factory)的项目时曾对业主说过的话。这句话也表达了盖里对建筑造型动态效果的不懈追求。他愿意把一座建筑视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盒子,并将一些非主体功能部分做扭曲、翻转的艺术处理,使其在不停“工作着”。如果将他这一创作设计理念与20世纪初盛行的“立体派”绘画艺术相比,可以看出他们有着相同的构思。
首先,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盖里尽量在作品中将一个和谐的运动体系从建筑形态的整体到局部贯彻下来,并以它孕育的勃勃生机来详尽诠释那些“盒子”旺盛的生命力。为了给静止的形态注入动态的活力因素,盖里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制造出动态趋势。他会在一座建筑中的不同部分如:功能部分、交通部分、辅助功能部分等按照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处理。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盖里只是将建筑的辅助功能部分,如楼梯间、雨篷、屋面、功能空间的局部这些部分进行扭曲式的动态处理。正是这些组合部分都以动态效果出现,使整体形态的动态效果更加突出。在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与工厂的设计中建筑的各部分体量都是相互穿插媾和的,每一体量的底平面都不是水平的,盘旋而上的楼梯间就像是融化的冰淇淋上正在流淌的奶油,弯曲的楼梯间外墙面柔和流畅,像随手就可以做成的弯木家具那样柔顺服帖。盖里将建筑中的各个体量紧密穿插,好像有一个轴把它们紧紧地拴在一起。建筑中的每一个体量都在向同一方向扭动,好似一个自身高速旋转的复杂体量构成,稍不小心就可能从各自的末端甩出点儿什么东西来。这些“工作着的盒子”都在扭曲和旋转的过程中进行着力的传递,使整个建筑体系内流动着力的血液。再加上纯净的色彩刺激,使整座建筑就像是一座成功的立体构成雕塑,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人们视野中避不开的尤物。
其次,为了符合建筑艺术的视觉结构逻辑,这些“会工作的盒子”仍能够在扭转和相互缠绕的运动中寻求各自微妙的平衡。虽然建筑形态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运动状态和趋势,但是盖里对这些盒子组成的一个非理性的建筑形态整体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组织,使整个形态在稳定运转。就像在维特拉公司国际总部(Vitra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这个项目中,很多介绍的资料经常把它活跃的部分比喻成会跳舞的房子。它的金属屋面就像是随意搭在那里的一块儿软席子,只要看一眼就明白它不是冰冷坚硬的。几个体量松松垮垮地随意堆在一起,使人总有一种要把最外面的体量往里推一推的冲动。尽管如此,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们却仍然保持着相当脆弱的平衡,即使这个平衡是转瞬即逝的。
再次,为了像当代艺术家那样用建筑艺术来体现时代文化的特征,盖里在创作这些复杂的“盒子”时,摒弃了理性的秩序感。在这里毫无秩序感的屋面和外墙成为建筑动态构成的主要因素。在以上提到的这两个例子中它们还能明显地区分出屋面和外墙,在他后来的许多作品中屋顶与外墙已经难以辨认出来了,它们向各个方向弯曲,看起来毫无任何秩序和规律可言。但是它们都有极强的空间指向性,使建筑的整体形态看上去仍旧保持微妙的状态。在盖里的这类作品中,非理性的秩序感也没有妨碍它们在界定空间范围的同时严格地遵守万有引力定律,虽然它们扭动、倾斜、歪曲着,但是这个体系不会公然违反结构逻辑而存在。它的各个部分之间在一个大的结构逻辑之下各负其责,又各得其乐,各有各的分工又各有各的特色,可能这也是美国人所喜欢的方式。在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例子中扭曲的屋面与毫无秩序感的外墙更是相得益彰,它们为建筑形态的动态特征的表现注入了一剂猛药。在这两座建筑的活跃部分中好像很难找到一大块平整的屋面,它们因时就势地随着各自的体量鱼贯而下,准确地描绘出各个体量的空间走势。这些金属屋面的收边看上去就像是给每个盒子加了一个密封的盖儿,使它们不但看起来做工精良而且坚固耐用,不管是“会工作的盒子”还是“会跳舞的房子”在任何情况下屋面都不会被甩到一边。在一些单曲面体量的外墙上,为了保证视觉结构逻辑上的稳定性,盖里将屋面的形式设计成了内高外低略有坡度的屋面形式,这在体量变化难以做到丰富的情况下大大增强了它的动态效果。而且有时盖里将屋面与外墙合二为一,这种做法使屋面一体而下,使建筑的整体形态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增加了建筑自上而下的连贯性和结构逻辑稳定性,而在它们上面开的小窗就像是一个个眼睛在窥视着外面的世界,也为建筑形态注入了一丝生机。
由此看来,当动态特征成为当代绘画和雕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时,盖里在建筑艺术的审美取向上也厌倦了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均衡稳定的形 态特点。为建筑形态注入活力,让建筑像一个活力涌动的机体成为他进行建筑形态创作的一个新目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讲,盖里在设计这个两个作品时完全脱离了传统建筑美学标准中那种以稳定均衡、和谐统一、富有韵律感为基础的美学原则。他在建筑形态的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可理解性的不确定性信息,而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则恰好能够对观者产生审美愉悦,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观赏者接收到的信息的“新颖度”。这就是为什么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与工厂建成之后一时之间产生轰动的原因,盖里也正是凭借着这类作品逐渐在建筑领域扩大了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参考文献:
[1]沈克宁.建筑现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Jan Gehl(丹),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Christian Norberg-Schulz(瑞),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8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