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动作教学的历史概述及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奥尔夫动作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音乐或者是动作,而是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初步梳理奥尔夫动作教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来源,结合哲学上对身体动作的理论以及脑科学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归纳奥尔夫动作教学的特点,为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动作教学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动作教学;创造;即兴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奥尔夫动作教学的历史概述
奥尔夫是从1924年开始在京特学校中真正实践他的教学理念,开始探索音乐结合动作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舞蹈结合音乐的作品。但当时整个社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不感兴趣。1948年“孩子們的音乐”在巴伐利亚电台播出。节目完全是由儿童自己演奏、演唱和跳舞的音乐剧,并且在表演中开发儿童的创造性。但由于广播媒介没有运动场所在内,没有办法以书面形式重现音乐结合舞蹈这种想法和行动的场景。因此,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总觉得关于舞蹈、运动和表演行为的原本性的理念只是一带而过。把奥尔夫教学法普遍理解为一种专门为音乐教育的方法,而完全忽略动作这一最核心的概念。
1963年,奥尔夫学院建筑完成,这里的教学重新真正地引入动作领域,主要内容包括:从传统的儿童舞蹈中衍生出来的舞蹈形式;儿童通过自己的音乐伴奏和即兴创作,进行声势和指挥的动作训练,然后变成自创音乐中动作。因为音乐和舞蹈、动作是分不开的,它们产生了彼此,彼此启发彼此。
二、多元化交流下的奥尔夫动作教学
奥尔夫动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动作与舞蹈在不同文化中的各种表达形式。例如来自世界各地的动作元素,还有来源于各种教育和艺术潮流的刺激,例如瑜伽、气功、太极拳、生物能学等,也有现代舞动作和舞蹈技巧,或是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景中演变成的“动作剧场”。原本性理念在不断地吸收各种文化的能量,渐渐丰富起来。
在知识链接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其他学科找到奥尔夫动作教学的理论支撑,从而论证奥尔夫与他的团队关于原本性音乐动作教学理念不只是一种音乐教学法更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从人学的角度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确立了身体主体的地位,把人的存在确定为作为身体的存在”,他认为,身体并非完全物质的,它是灵性化的身体。行为应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身体不是机器的运转,意识不只是身体行为的高级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哲学中,身与心是有联系的,在《诗经》中提到:“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证明心灵与肉体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音乐与身体动作和心的感觉是一个整体。
非洲人对音乐的看法是一种“社会分享和社会参与”,演奏音乐的人和音乐作品是无法割离的。在非洲传统思想中,动作使运动中的个体沉浸在身体的情感中,运动中的人用肢体去体验动作、去激活情感,舞蹈使个体的身体沉浸在音乐与时间中,这种单纯的个体的体验是无法用符号记载的。
又如东方音乐歌舞一体的表演形式,表演的人边唱边跳,用身体动作结合节奏及情感的整体性,表达,形成了社会交流;又由于这种歌舞表演是在一种日常生活场面,氛围很舒适,身体对于音乐的学习更容易自主获得 。
综上例子说明,非西方音乐在身体的表现方式都是动作与音乐综合出现的表演形式,奥尔夫音乐动作教学理念则与此相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理念,从心灵出发的即兴教学以及音乐动作语言表演综合一体的教学方式都是在后现代哲学视野下,对音乐“身体地位” 的突出,以及对音乐身体社会性经验的重视。身体对音乐的体验,即身体经过动作运动后的感受,体现出动作教学在音乐身体经验的重要性。
四、从脑科学的角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生态发展观和建构主义发展观的推动下,人们认识到动作的发展与学习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也证实了奥尔夫提出的音乐与动作结合的教学不仅仅是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更是促进人发展的教学。
脑科学研究指出,动作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人类大部分的动作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动作从条件反射性到操作性,从刻意到随意,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从低效到高效的发展过程。 从生活出发的奥尔夫动作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音乐课堂中模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在课堂中创编,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
奥尔夫动作教学强调的音乐、语言与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可以被视为动作类的表演。脑科学研究指出,动作类表演的益处可促进脑皮层系统的成熟,而阅读、数学、语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与脑皮层系统的成熟有关,因此,表演伴随的挑战性、新颖性、反馈、协调以及时间的管理能力让脑皮层更有效地实现成熟。普通的动作教学可以训练人的身体健康或训练动作的准确性,但是,结合音乐的动作教学比普通的动作教学更能开发个体的身体机能,在音乐倾听中运用动作教学使身体像表演音乐一样感知音乐,使个体的全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
五、结语
奥尔夫动作教学的发展借鉴不同领域的理论与经验,归结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体系、拉班现代舞动作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奥尔夫动作教学加入游戏,从自然、生活找到动作元素,加上即兴的内容,结合各种艺术一起,形成综合性动作教学。
奥尔夫动作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不仅仅是辅助为感受音乐而成,可以作为开发幼儿动作的可能性,让幼儿在感知自然、生活经验后,自己去探索出表现自然、表现生活的动作或是各种风格的动作,这种原本性的动作来源是不需要教的,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动作或许不像舞蹈的整齐和优美,那么只有成人以开放的视角去看待,一切动作皆有可能。在幼儿早期探索经验得到满足后,沉淀在他身体的即兴因子便会在听到不同风格音乐响起时迸发出来。那么,艺术活动的创造就不再是在模仿影子下的创造,而是真正的主动创造。最后,在有一定动作积累的幼儿班级中,教师还可以尝试以动作结合现场音乐的音乐剧模式让幼儿参与到音乐现场表演氛围中,这种经验是只有跟着音响舞蹈的幼儿无法体验到的。
参考文献
[1]译自HaselbachBarbara.Reflections on the Dance Educational Aspects of Orff-Schulwerk.(1984/2010) HaselbachBarbara,Basic Texts on the Orff-Schulwerk:Report from the Years 1932-2010(196-220).Schott&Co.ltd.
[2]杨大春.语言、身体、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M]三联书店,2007:156-158.
[3]管建华.音乐、身体、空间文化与后现代性[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104-114.
[4]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Eric Jensen. Arts With the Brain in Mind艺术与脑的开发,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7-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