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生态修复型农业观光产业开发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探索了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的新模式,即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产业,结合沉陷区的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得治理,并形成一条集农业和观光旅游的产业链。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 生态修复 农业观光产业
  
  1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问题
   1.1 采煤沉陷区的概念
   采煤塌陷区是地下煤层被开采后地表塌陷形成的洼地。煤矿开采区的地下煤炭资源被大量开采,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将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
   1.2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现状概况及分布情况
   安徽省淮南市煤矿位于淮河中游两岸,东西长达180km,南北宽约20km,煤炭远景储量达4.44×1010t。据测算,淮南矿区万吨煤的塌陷率为1100~2670 m2,根据目前的开采速度,每将新增沉陷区1500ha.以上。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分布在一县五区(凤台县、大通区、潘集区、八公山区、谢家集区、毛集实验区),涉及25个乡镇(街道),影响农民超4.6万户、人数超13.4万人。
   此次治理的潘集区泥河镇塌陷区位于淮南市潘集区东北部,由于煤矿的开采和沉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比较严峻。
   1.3 安徽省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淮南市在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政府投入的精力、物力、财力均显不足,沉陷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的几个塌陷区治理效果大都不理想,其治理多是挖塘抬田,或回填复垦。甚至是对未稳沉的沉陷区进行治理,重复治理,浪费资金。
  2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型农业观光产业结合的模式探索
   2.1 生态修复的概念以及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的应用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地下地质变化、地上田、林、路、水、气;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关系,因此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貌复杂、地形多样的沉陷地科学治理,合理利用。
   2.2 产业化视角下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保护途径和模式。将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项目形成产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市场是采煤沉陷区规划成为农业观光园的载体。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会更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产业化发展的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应该寻求运作模式的多样化,如“公司+观光”、“观光+高等院校”、“批发市场十观光园”、“观光团+农户”等等。
   2.3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相结合
   充分利用沉陷形成的水面,开发风景旅游资源,提供完善的服务,合理组织游览线路;从根本上治理环境,使治理后形成的水上景观区域真正成为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地。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采煤沉陷区变成有生气的农业观光园,此农业观光应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科普展示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沉陷区治理后规划形成的农业观光园将推出三大生态产品:a、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餐饮;科普教育、娱乐逗趣。b、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c、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设施园艺、特色蔬菜瓜果、高档水产品等等绿色产品的生产。
  3 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结合的实证研究
   3.1规划基地现状及分析概况
   泥河镇生态修复型农业观光园规划面积约40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300亩。基地地形较为平缓,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水环境丰富,原水产养殖中心位于基地内部,鱼塘形成较大面积水景观。多条水渠贯穿基地内部,可用来组织多样性景观。西南部为采煤沉陷区形成的大面积水面。
   3.2 总体定位和项目策划
   3.2.1旅游客源市场构成及其特点
   受当地旅游条件、基础设施及宣传状况的约束,近期来这里旅游的基本上是淮南市民、怀远居民及周边其他居民。按旅游目的的不同分以下几类:期疗养、居住型,这类旅游的一般为退休老人,其文化程度较高,又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停留时间长,注重恬静、舒适的环境;夏、冬令营,一般是中、小学生,人数在几十到一百之间,驻留时间在3到5天,多进行团体活动,如爬山,采摘,以及农业观摩;度假、避暑,来自大城市家庭,要求放松的环境,农家趣味的生活,家庭参与性的活动,如烧烤,采摘等;生态科技示范,在一些典型的区域,划出一定的范围,做特定的生态示范,这类游客居住时间长;教学实践,一般是与农林相关的大学生,来此辨认树种,观摩农耕。
   3.2.2 总体定位
   侧重考虑旅游者的生理感受,使其获得生理上的舒适和疗养。泥河镇采煤沉陷区规划成农业观光园的总体定位应该是:
   (1)以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为基础,集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园。
   (2)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及展示基地。
   3.2.3塌陷区治理项目策划
   该农业观光园地处采煤沉陷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决定了观光园的一切旅游项目开发都必须以塌陷区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效为基础,所以初期的开发工作必须把沉陷区的治理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对沉陷区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益;本次规划选择“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复垦模式”作为后湖农业观光园的治理策略。即:利用沉陷区特有的自然优势和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建设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农业观光园产业。观光农业结合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发展成为旅游点的一部分。另外,观光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3.3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3.3.1 规划实施措施
   (1)加强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一经批准即可视为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照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确需修改时须经原批准单位和设计单位批准。
   (2)建立强有力的建设管理机构,成立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规划的实施,审批和检查各项建设是否符合详细规划要求,引导园区建设有序发展。
   (3)多渠道、多方位的筹措资金,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旅游吸纳能力加强环境建设,注重“外引内聚”集八方力量,汇四方资金,增强园区的开发建设能力,同时注重各项旅游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升公园的内在品质,增加其旅游吸纳能力。
   3.3.2经营策略
   (1)农业生产手段向全自动化和设施化、智能化发展,一年四季都可生产各种洁净的时令鲜果菜,全自动化的蔬菜移栽机开始取代手工操作,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可自动调节等,一些高新技术。
   (2)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化,按出口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规范化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市场品牌。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模式一体化。
   (3)农业产品高度商品化,贯彻从消费中来,到消费中去的生产技术路线,发展适应消费者需要的农业生产,特别要开发适用于加工、外餐用的优质、高级、符合健康意向的农产品。 观光园成产业化结构,推动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
   (4)观光园运作形式多样化,强调更多地与城市其他产业融合,其典型表现在“健康产业”、“外食产业”等新型都市农业产业上。建立“公司+观光”的投资形式,形成实行企业化运作;建立“观光+高等院校”的合作形式,实行农产教一体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坚强的技术后盾,采用尖端的技术手段;建立“批发市场十观光园”等经营机制,把观光园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经营,生产各类优质、新鲜、卫生、安全的农副产品,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建立“观光团+农户”的生产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逐步开放,而城市文化经济高度发展,人们追求食品安全、卫生、新鲜,即食品的绿色和保健功能,将促进绿色和保健农产品生产,也将引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 结语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于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治理项目是一个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根据不同沉陷区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取得治理后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凤祥. 两淮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整治[ J] . 生态经济, 1995,(5): 28~31
   [2] 方创琳. 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J ] .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1997,
   (2) :66~69
   [3] 史同广. 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 J] .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 4) : 181~183
   [4] 严立冬.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 78- 80
   [5] 钱雪亚. 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及评价体系 [ J]. 统计与决策, 2002(1): 90 - 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0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