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培养2l世纪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现状,探讨了在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基础上,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内涵、内容及必要性和创新措施,以使其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加快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前言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教育发展及其面临的形势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管理也需要适时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对已有的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迫切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以使高校教育管理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
创新高等教育管理是在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管理。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
除了系统地安排政治理论课程外,还必须系统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努力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一体化、层次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知识,又了解了社会,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2、专业文化素质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材,选用的教材要尽量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适当超前,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授课方式上要提倡“少而精”、“画龙点睛”的方式,有重点精讲,不求面面俱到,留出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的过程。同时要增加科技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科技活动机会,比如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展示会等。
3、能力培养
应重点抓好学生5种能力的培养,即生存能力(在校生活自理能力和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指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目前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太适应,尤其是创新能力十分欠缺。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使高校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面临形势的需要
当前高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大的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都既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校展开了大学生录取竞争,要面对这种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同时,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而实现好和完成好这些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持,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高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教育管理,而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迫切需要高校进行教育管理创新。
2、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使高校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高校教
育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却没有跟上,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这对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校本化管理、研究性管理、开放式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迫切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解决这些重要的难题。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特别是当前出现了一场以有效学校、开放学校、优质学校、跃进学校、成功学校、丰富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多元智能学校等为特征的“学校重建”运动,这些都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所以,为使高校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教育管理创新。
3、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解决以往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以往高校教育管理的弊端,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表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是习惯于按照传统的经验和管理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有的甚至宁可保守一些不出问题也不愿意大胆进行教育管理创新,使得教育管理停留在“管”的层面上,不注重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也不注重发挥高校工会等各方面的智慧和作用,民主化程度不够高。二是高校教育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即使已经形成的一些制度也没有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完善,很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次上,这就使得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现实管理依据和标准,管理的计划性和程序性不够强,有的管理处于应付和混乱状态。三是高校缺乏对教育管理队伍的优化配置,不注重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的高校把教育管理岗位当作安排“闲人”的位置,使得高校教育管理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教育管理队伍,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是特别高,而且对于现代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不够,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
首先是规定的课程多,选修的课程少;教学内容陈旧,新知识和新信息少;教学方法是灌输传授多,启发讨论少;理论学的多,实际动手少;考试题死记硬背的多,灵活运用的少等一些。
其次,在学分制计分方法上有不完善的问题,必须改革教学管理和运行体制,实行真正的学分制。
应当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选课制等教学机制的框架内,辅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贯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性原则贯彻自主学习的创新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管理信息化建设层次低
现在很多教育管理体制中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没有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各组织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互不照应,致使各自为政,自由发展,且很不平衡。培养、教学管理还停留在手工作业,从排课、教师管理到成绩登记,从学院到学校都依靠手工办理。各部门数据不共享的结果是,同一数据要求在研究生院各处室无法统一,多渠道向基层要数据,重复劳动,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在科研与教学方面
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从理论上讲,在高校里科研与教学同等重要,而且科研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实际上,不少人认为搞科研即可得名又可得利,而纯教学工作辛苦、工作量大、成绩却不明显、在职称评定方面也不占任何优势,所以,虽然在高校教师中有部分教师学识渊博,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对教学却漫不经心、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如何去创新。
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全球一体化、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给高等教育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也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程度,纳入国际化轨道。因此,高校必须调整思路,了解和分析环境,通过教育创新,实施开放的管理。首先,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供方必须与需方保持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了解需方的具体要求,摸清供求关系的变化;其次,现代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企业要根据变化组织生产,根据生产经营的变化选拨人才,高校只有保持高度开放,随时掌握需求变化的脉络,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跟上社会需求;再次,市场经济环境造成利益主体多元化,高校有可能由过去投资主体单一(国家)变为今后投资主体多元,为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就必须与多利益主体紧密联系,主动为他们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求生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谋发展。而这一切都以更新管理理念为前提。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或管理者不仅要成为政治家、教育家,而且要成为企业家,既要用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思辩和理念,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教育规律,又要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和魄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精于经营和运作,实现开放的管理,搞好开放的教育,使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管理的内容之一,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室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不仅能明显提高对教学大纲的管理质量,也将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随着信息科学和嘲络技术的发展,在高校建立教学网络管理系统成为现实。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学分制的实施,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它包括:学习要求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信息、课程安排和调度信息等,以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很方便的上网查询到每门课程的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进度、考试方法、授课教师和教育资源的占用情况。这一信息服务体系也将为学生进行自主选课和自主设计学习方式提供基础信息。
3、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引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是关键。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加强招生、教学安排、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执行。要建立健伞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和设置专门的教学评估机构,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与教务处进行沟通,相互配合,各负其责,使教学评估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应源于学生的评价和督导专家的评估。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评估要以教学检查为依据,重点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科学含理的评价。
要更新教育评价观念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教育评价是学校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评价既是对工作的检查.也是激活大学生命的有效手段,评价结果不仅可以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而且可以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评价中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听取他们的建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要引人现代化管理科学理念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能力,重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教育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过去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现在的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伞面推行素质教育为目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教学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实行教学评价的形式可多样化,既有全国性的教学评价专门机构,也应有专业性的教育评价机构。全国性的教育评价机构应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并负责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主要职能戍是制定大学设置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对高校教育的评价活动以及对新设立的大学资格的审查。各专业评价机构可以由各学科的学会负责组建,专业评价机构的评价对象可以是同类大学,也可以是同类院系,或不同院系间的相互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
结束语
高校教育管理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体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这项工作不仅领导要重视,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应关心和支持,才能使高校教育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卢晓中.试论高等教育理念与社会需要[J].高等教育,2001(8).
[2]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1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