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峡库区既是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特殊的区情和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三峡库区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保证库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就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三峡库区;循环经济;路径
  Abstract: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cological barrier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as well as significant national water conservation on account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cyclic economy must be applied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ensure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maintain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bove views some research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ve been done in this essay.
  Key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Cyclic economySolution
   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地理空间范畴,也是一个具有较强经济、历史、文化等关联度的区域经济单元。三峡库区成库后,可利用的资源相对减少,加上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总量较小、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粗放经营状况还未改变。面对库区淹没后的有限资源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模式必然成为库区发展的现实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提高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和规模,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三峡库区节能型产业体系
   尽管产业演变的规律和三峡库区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决定了三峡库区注重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在短期内不可能很快逾越,但是必须尽快构建起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节能型产业体系,才能实现三峡库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库区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规划时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经济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上来。要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础,以科学的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完善的政策法规为保障,建立起绿色健康的、可持续的、节能型的发展模式。从三峡库区的自身特色、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等现实状况出发,逐步构建起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模式。不能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三峡库区作为工业原材料的“取料场”和“垃圾场”。
   (二)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引领,科学规划和构建三峡库区节能型产业体系。要加快制定三峡库区节能型产业体系规划。一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结合三峡库区各区县资源和产业特点,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合理引导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经济。二是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发展配套经济,增强三峡库区各区县内在的经济联系,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建设。努力实现由资源输出型向资源加工型转变,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开放互动的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三是各区县应加快构建适应节能型产业体系的政策规章。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对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的,不符合三峡库区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的,应限时整改,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制。
   (三)发展低碳产业,调整三峡库区现有产业结构。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优势,按产业链条,加快实现旧工业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功能调整;二是新建集中供能型、集中治污型和废弃物资源化型低碳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三是将生产工艺流程相似、排出废水成分相近或相互间能起中和反应的企业集中于同一园区内;四是按照循环、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要求,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基地进行生态化评估,根据产业循环链的欠缺状况重点发展补链产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共生链网结构,提高上下游企业对原料产品的供需信息的完备性,增强系统的柔性和效率。
   (四)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三峡库区在夯实农业地位的基础上,要做到工业与旅游服务业双轮齐转、双翼齐飞。要在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在政策等各方面更多地聚焦、支持旅游服务业,优先发展旅游服务业,要在投融资、信贷、税收、价格、土地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优惠扶持政策,培育和保护好淹没线以上的旅游资源,倡导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使旅游服务业和工业能够齐头并进,并逐步提高其经济总量的份额。
   二、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推动库区循环经济的构建
   (一)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树立循环经济观念。一方面要持续有效地宣传、教育、熏陶,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还要依靠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更要依靠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节能减排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进而使节能减排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参照发达地区的经验,三峡库区应该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统筹规划,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达到零排放。三是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联系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加快机制转型,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逐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就是要尽快形成以经济手段为基础、法律手段作保障,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补充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加快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落后产能淘汰的工作。把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调整、技术改造进步等途径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
   针对三峡库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的实际,在重视和抓好大企业、用能大户、排污大户节能减排的同时,特别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重点是要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新机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自愿协议、节能自愿认证,探索建立排污交易机制等有利于促进节能工作的市场机制。还要着眼库区及长远,尽快编制完成三峡库区“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把三峡库区的能源开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量化纳入法制轨道。

   (三)积极争取和用好相关资金和政策,为构建循环经济提供支撑。用好用足三峡库区后期扶持资金以及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示范区等国家优惠政策和国家、湖北、重庆和三峡库区各区县关于鼓励节能减排、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专用设备投资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政策,扩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湖北、重庆和三峡库区各区县的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央新增投资、国家节能奖励资金、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改专项资金等可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增加三峡库区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并支持建好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项目。通过抓好三峡库区移民后续规划工作,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与GDP同比例增长制度,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运行机制。
   (四)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宣传,为构建循环经济制造舆论高地。一是抓好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围绕照明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推广应用,缓解能源供需以及发展与环保的突出矛盾,重点在建材、建筑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示范项目,倡导、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推行新建民用建筑节能65%的新标准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三峡库区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和节能减排的人员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节能减排的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把“减量化”落到实处。三峡库区各区县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大节能减排的运行监管、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重点用能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提供“12319”城建服务热线,通畅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
   三、适度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为循环经济构建注入新的活力
   (一) 优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企业发挥市场主体配置作用。政府的重点是优化环境培育产业,企业重点则是提升技术紧跟市场。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完善新能源发展领导机制,比如成立三峡库区“新能源推广应用协调小组”,加强库区各区县的协作领导,在现有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上,整体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推动,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抓紧抓实。其战略重点:
   一是积极发展太阳能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太阳能路灯和可再生能源建筑。目前三峡库区利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在三峡库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等日照强的区县,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这些地方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以太阳能制热为主, 电力制热为辅。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除了具有良好的能源环境效益, 还具有很强的经济可行性。三峡库区发展光伏产业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要形成光伏产业的集群规模,加快培育一批在市场能够起到龙头领军作用的骨干企业。目前三峡库区已初步形成以万州大全新能源公司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山西兰花太阳能、广州吉必盛、天威英利等太阳能光伏企业。在此基础上,库区还要着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支持大全、山西兰花、广州吉必盛、天威英利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三峡库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的“朝阳产业”。
   二是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产业。按照“能源农业一能源林业一能源工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通过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的大规模发展,有效地绿化荒山荒地,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现代生物质能源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将促进现代种植业的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
   三是利用三峡库区较为丰富的水能、天然气、核工业基础和风能,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构建三峡库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为此,库区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大中型水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农村小水电的布局与规模,尽快启动建设库区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重庆(忠县)天然气发电厂、万州天然气净化厂、重庆(涪陵、丰都)核电厂等。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实施区县农村小水电工程,参照国际减排()机构对发展中国家小水电发展给予支持的做法,对三峡库区发展小水电减少的排放量实行指标价格补贴。在奉节、巫溪等适合风力发电的地方大力发展风电。
   (二)加快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一是着力优化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产业集群的集聚与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二是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着力于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加快上下游产业、产品的纵向整合。三是积极推进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建设,着眼未来,主动出击,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新能源大项目、好项目。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建立新能源产业协调例会制度,加大考核和督察力度,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和项目推进难题,争取全社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要切实把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贯穿到基地、园区、平台、企业、项目等各个环节中去,使之发挥应有作用和效益。
   (三)广开投融资渠道,制定完善投融资政策。  三峡库区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广开投融资渠道,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加快发展。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的财税支持。政府在财政预算、投融资渠道及信贷市场方面要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资金投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设。二是建立新能源产业基金,重点加强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三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初期的新能源企业,共担市场风险、共享发展成果。四是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推动一批领军企业争上创业板,以多种渠道破解资金压力瓶颈和难题。
   (四)制定相关补贴扶持政策,加快民众对新能源产品的认同及推广应用。要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补贴、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新能源补助比重。鼓励人们使用生物动力燃料,可以对生物动力燃料免征燃油税。采取类似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政策,为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 ,生物质能源(例如沼气)取暖或做饭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调动人们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太阳能下乡”、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等国家财政补贴惠民工程,完善节能环保惠民工程工作程序,鼓励市民优先选择节能电器等低碳产品。
  四、结束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三峡库区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中央提出的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目标和建设长江生态屏障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华秦皇岛市发展循环经济与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11期:6-10
  [2] 董欣 汪晓莺农村地区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4)
  
  作者简介:喻倩妮(1990――),女,汉族,重庆市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08级学生,研究方向组织行为,行政管理等。通讯地址: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钱江湾生活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5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