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国城市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城市不可能是停止不前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从而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态。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密集的,永久居住的、多术的社会实体,城市还是一个“社区的权力和文化最大化集中的点”。城市的发展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物质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强盛、富饶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历史文化保护也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城市历史 沈阳历史文化保护 发展 城市规划
  
  正文:
  城市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
  我国有5000年的文化,当人类决定直立行走的那一刻,又由于我们的祖先生活的社会性,从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的具有高度文明的生存环境一定将不同于其他生物,我们由自己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改造自然。这也就是说城市的产生是必然。所以我国在早期城市的发展上由着自己明显的特色,也有着另我们辉煌的历史。1800年之前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200万至300万的人口,之后被伦敦超过。它在17世纪最接近的竞争者是伊斯坦布尔、阿哥拉和德里。至少在工业社会之前,每个这种大型城市的后面都要有一个巨大的、集中的国家。没有它们统治者,这个城市都会走向衰退和灭亡。我们国家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进入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新区的建设、旧城的更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导致的历史文化及其环境,尤其是城市传统风貌的改变。
  沈阳的城市发展历程(对城市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因数)
  在现阶段城市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是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现代化城市的建筑和布局都已经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城市布局特点和建筑风格,现代的城市发展的步伐和速度逐渐扩大,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解决现代化都市与我们的历史文化精髓的体现之间的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着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和值得人们纪念并怀念的地方。我们必须认清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一个城市。下面我就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我们所面临和注意的问题,就以我最熟悉的沈阳市作为代表:
  沈阳市是现阶段东北第一大城市,是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其历史也相当悠久,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沈阳乃至东三省在历史上一直是辽、金、满清等游牧民族的栖息地,记载和传承着游牧民族对文化。沈阳一直是战争的前沿,包括历史上与高句丽的战争,与辽、金的战争,直到解放前的抗日战争,战争对历史及城市建设破坏是巨大的。最后,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东北成为了全国的重工业基地,走在了生产建设的最前线,包括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对历史遗存更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冲击。
  虽然沈阳市基础比较薄弱,在一些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碰到一些保护街区和保护建筑的问题。由于本人出生在锦州,经常去沈阳多次,对其历史保护问题相对了解。沈阳市是东北第一个被国家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其历史文化的主体为清兵入关之前的国都,目前一宫两陵仍保存完好,并于2004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皇家建筑外,沈阳市保存下来的民用建筑很少,只有几个寺庙,如般若寺、太清宫、实胜寺等。由于是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市还保存了一些近现代优秀建筑群,如东北大学、沈阳火车站、友谊宾馆等。
  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从过去的消极静态的保护向与城市融合的转变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沈阳市大搞城市建设,大面积的拆违现象使几个寺庙和古迹才能从大面积的违章建筑内显现出来。但是,这些亡羊补牢的举措有时也显出几分无奈,很多历史建筑已成为城市里高耸的钢筋水泥之间的孤岛。像实胜寺这个小庙周围就撮满了二三十层的点式高层住宅,历史与城市还有何文化交流可言。
  迄今为止,沈阳市的历史建筑群与城市冲突最大的还是故宫地区。故宫地区不像北陵和东陵均处于城市公园之中,可以自得其乐,而故宫北侧就是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中街,这里的土地寸土寸金,而沈阳市面积最大商业建筑,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原东亚广场就成了这次一宫两陵申遗的最大障碍,这个现代化的庞然大物距离故宫的北墙仅十几米远,将故宫北侧牢牢挡住,这次申遗沈阳市不得不承诺在近两年内对这个商业建筑进行型体和景观处理。另外,故宫门前的明清一条街也显得仿造水平不高,缺乏古建韵味。在没有退让和绿化协调的情况下,与周围现代建筑挤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缺乏层次感,这简直就是沈阳城市发展形态上的一大败笔,它已经影响了沈阳的城市景观形态和用地性质。真希望故宫周围的建筑物将来的改扩建,能与古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在型体、外观上加以协调。
  在沈阳市的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感觉到其存在的另一个较大问题就是这些建筑群或建筑单体都是散落在城市中,无法相互联系,像荒漠中一个个小丘,缺乏生命力。沈阳古城周围的四个塔都保存完整,分别位于东西和南北轴线上,但当你站在每个塔下时,你根本感觉不到它与故宫或其它几个塔还有什么联系。历史建筑就是历史城市的骨架结构在今天的体现,但如果看到的只是关节,而没有躯体的一点痕迹,那又如何联想呢?还是希望城市的视线通廊控制最好能与城市景观节点相结合,城市绿化要形成系统,古建筑也应该形成系统,即使相互看不到,空间上有一个导引也好,能感觉出该点与城市整体的相互关系。
  以上所论述的沈阳市现阶段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他们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如果解决不好可能影响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形态和发展潜力。很多问题不只是在沈阳市才有,很多问题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城市,所以我国的城市发展必须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密切联系
  城市的发展不能是漫无目的的任其自由发挥,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城市可以发展成为世界型规模,我们就必须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区域特征来避免自己的短处,而大力的发展自己的长处。我国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来制定。要真正建立起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和滚动调校机制,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仅靠编制以五年为周期的近期建设规划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应该在近期建设规划完成后,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与反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城市规划年度报告,这对城市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其工作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实现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引导和控制双重作用机制的协调统一,既要体现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配置功能。近期规划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安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
  着眼实际、实事求是
  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真的,对这种在城市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已经成为一种趋向,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实际上是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百余国际大都市如何获批?据相关统计,1995年全国大约有50多座城市打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如此类的旗号;到1996年,全国已经有75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而到2004年,则更是高达183个城市。其中,除特大城市上海、北京外,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对于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倾向,这些完全可以被形容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毁灭机制”。由于“成功”的开发模式,使众多街区群起效仿,导致城市的闹市区不停地改变位置,永远处在迁移状态中。这种过程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一方面拷贝出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城市内部出现停滞和衰败。推倒重来、喜新厌旧式的旧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丧失和多样性的消亡。
  权威学者简-雅各布斯的观点说,要想在城市街道和地区发展出丰富的多样性,以下四个条件不可缺少:
  一、地区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确保人流的存在,他们都能够使用很多共同的设施。
  二、大多数的街段必须要短,在街道上容易拐弯。
  三、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因此在经济效用方面可各不相同。这种各色不同建筑的混合必须相当均匀。
  四、人流的密度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
  小结: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只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我们的大多数城市建设缺少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和精华,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但是,即使别人的东西再好,那终归是别人的。在别的国家地区适合,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我们的取经精神,取其精华可也,但一定要去其糟粕,并且把取得的精华融合到我们自己的思想当中,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完整的指导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城市发展模式》汪光煮
  关于城市发展中大规模拆迁相当 “自我毁灭机制”的报告 仇保兴
   《城市意象》 凯文•林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5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