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城市道路规划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应的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认识城市道路的功能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了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注意交通规划的指导和加强支路网的规划及控制交通噪声等方面,对确保城市道路规划的科学性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功能;规划;交通;支路网;噪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也与经济增长同步成长,目前许多城市面积比以前都扩展了很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而言,对现阶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认定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
   认定城市道路本身具有的功能特征,对于规划设计好城市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化的社会生活要求,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车辆和行人的通道,其功能是很多方面的,并且影响与作用也是广泛而长远的。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1交通功能
   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随着城市社会生产、生活、科技、教育与文体活动等迅速发展和市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负荷日益加重,交通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现代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也在不断发展,简单的可分为两类,一为长途通过性交通功能;二为短途出入的服务性交通功能。也有按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功能性质分为四种:一为供高速或快速运行的通过性交通服务如高速路、快速路,二为供中速行驶的以通过性为主,以短途服务性为辅,如主干路;三为主干路或快速路集流与疏散交流服务的集散道路,即我国规范中的次干路;四为供相邻地区出入为主,偶有少量通过性交通使用的地方道路,就是我国规范中的支路或部分较宽的胡同。另外也有就城市交通的运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五个层次:高速、过渡、分流、集散与出入口等五个。
  1.2城市构造的功能
   城市主次干道具有框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划分社区与居住区范围,构成城市平面空间骨架与支撑体系,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生活居住区、工业区等不同性质规划区域的形成起了分隔与支撑作用,同时由主干路、次干路、环路、放射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构造了城市的骨架体系和筋脉网络,将城市各分区的大小单位组成功能各殊的有机整体。
  1.3城市空间的功能
   城市道路的网络系统构成城市公共空间与网络走廊,为城市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生活空间。这是居民正常工作和健康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由于土地的高度开发利用居住区内空地的减少、房屋密度的增加、容积率的提高,城市道路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就更为可贵了。同时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主要指人们在城市内部为维持现代社会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需要在道路用地内安装或埋设、电力、通讯、热力、燃气、自来水、下水道等电缆及管道设施,并使这些设施的服务水平能够保证通过市内各住宅、机关、建筑物,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地面高架路系统、地下铁道等也大都建筑在道路用地范围之内,有时还要在地下建设综合管道、走廊、地下商场等。
  1.4景观环境美化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动脉也是组成与显示城市街道风光、景观的走廊,展现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的窗口。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地段、街道或一区域街坊,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成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度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给人以安适、舒心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使城市道路展示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空间环境。
  2城市道路规划要重视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
   现在,交通拥堵依然是困扰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及现实的因素很多,但也和道路规划不合理、忽视交通需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不注重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的脱节,是交通设计思想夭折,是导致道路规划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完整的城市交通规划应当包括总体设计、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方案制定、方案评价、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整6个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一些道路规划包括车行道数及路幅宽度的确定、路外停车场的配置等往往不经过交通规划,或者规划做不全面、不彻底,这就难免会使交通建设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老城,由于受城市用地及空间的限制,常常是一个节点的交通问题解决了,但又给周围地区带来新的交通问题,交通规划缺乏系统性;而在最有条件搞好规划的新区中,道路规划也常常做得很粗糙。在新区规划中,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土地的开发性质,以主次干道作为骨架对土地进行条块分割,而这些骨架常常是越做越宽,却无人从交通规划的角度论证其存在及宽度的必要性,而且这些干道往往是在开发初期就一次实施到位,不能根据交通需求的发展实行近、远期结合逐步实施,结果就是道路建成后,道路使用率不高,造成道路大面积的闲置浪费,也使建设资金不能很好地利用。
   众所周知,好的道路规划应当是既能满足交通的需求,又能与土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使土地升值,这其中,交通规划又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重视的是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却很少注意土地开发可能给地区交通造成的压力。人们常常在交通拥堵时,才想起用交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商讨对策,却很少在规划初期就注意科学的交通规划并实施。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很好地发挥道路的功能,也影响了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与土地利用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只有结合起来,以交通规划制约土地开发,以土地开发指导交通规划,两者相互反馈、相互协调,才能在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道路可达性的同时,使土地增值,提高开发强度。
  3城市道路规划要加强支路网规划、提高支路网密度
   在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重干道、轻支路,即使是在新区,往往也是干道越做越宽,支路网密度却很低,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道路通达性差,车辆和行人绕行较多,而且过宽的道路也使行人过街困难。事实上,提供足够的路网密度比单纯追求干道的宽度重要,这一道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工作者所认识。然而在土地开发中,以及在新区建设中,为保持土地开发利用的完整性,追求土地开发利益的最大化,小区规模常常做得很大,支路网往往做得很少,大片大片的土地仅靠很少的几条道路来分割。建设初期由于新区人口少,支路网密度较低的问题还不易显现。但若干年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城人口的不断向外迁移,现有新区支路网密度过低与交通需求急增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到那时再进行支路网改造,其代价可想而知。宽阔的城市干道也许适应了城市机动化的需要,但路网的规划最终还是应以人为本,以方便人的出行而不是车辆的移动为最终目的。事实上,完整、细密的支路网系统不仅可以对干道起到交通分流作用,提高干道的通行能力,而且便于形成完整的自行车道路系统,有助于减少公交盲区,方便片区居民出行。除此以外,它还可以使城市出让地块细划,便于开发项目的分期实施,便于开发地块工程管线的经济敷设,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经营空间,增加社区间人们的交往,积聚人气。良好的支路系统还是城市综合管线配送的载体。因此,应当重视对支路网的规划,以系统的观念编制系统的支路网规划,要求支路在分区或街区内部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结构,充分提高路网密度。对于城市新区规划,应当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用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超前做好支路系统,并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实施和完善,以免带来遗憾。但是过多的支路与干道相交所带来的过多的路口给道路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在规划中所应重视的,应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及有效的交通管理来使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4城市道路规划中应控制噪声
  下面有几种简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
   (1)架设跨路天桥,可使道路车辆行驶减少变速、刹车和鸣笛噪声,从而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在商业、商务及混合区可取得一定效果。
   (2)增加路面宽度,有时也会有一定降噪效果。
   (3)路边设置快慢隔离,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它主要使快慢车和行人能各行其道,靠近道路中心线的快车更为畅通,也减少了车辆的变速、刹车以及变道的鸣笛等噪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道路交通噪声。这一方法在混合区使用较好。
   (4)高架桥、立交桥在控制交通噪声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近距离的声环境。
   (5)在路面较窄的住宅、商业和商务区,单行线较双行线在控制交通噪声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
   (6)沿道路一侧大面积绿化,特别是乔木和灌木相结合,也可以降低由该侧反射的声音。
  5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规划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需要认真谨慎对待。规划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城市道路的功能,并且在实际规划中重视交通规划的指导、支路网规划、交通噪声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城市道路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城市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光远,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11
  [2] 余以文,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