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推出恰逢信息技术高歌走进课堂教学之时,所以不管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大势所趋,往往谈到新教材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如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现实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乐观,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并不能代替传统的自然的教学形式,正像发明了电影时“班级上课形式将被代替”的想法让现代人感到天真一样,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语文教学是人文化程度很高的语言能力学习形式,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流更贴近、突出语言的本质,更能让学习易于接受和领会传授的内容。所以,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1.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
  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课堂更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打个比方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中餐式”的,而被多媒体所取代的课堂变成了“西餐式”的。做中餐如果过多地依赖于程式化的、机械式的手段就不会是地道的中餐了。尽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中餐味道不同,而不像西餐的麦当劳,由于是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机器做出的,使得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都是同一个味道。培养学生不能使用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的形式,而是要突出人性的个人魅力。尽管在新教材中体现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2.必要时才运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无法再现某些场景,而通过想象力也无法理解时,这是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如《黄河颂》这一课,便可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感情,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可见,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还可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
  3.使用多媒体时切记文字要简洁
  多媒体课件不能变成讲稿,把要讲的所有话都在屏幕上展现是最大的失败,这样教师在上课时会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正确的做法是文字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只需展示提示性的和归纳性的文字。
  4.黑板不能被取代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现形式尽管生动活泼,但是,不能把黑板的功能全部取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需要经常在黑板上书写提示语、强调语或新想法等,黑板是最便捷的媒介。尽管,有时在电脑中也可以输入文字,但是一方面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没那么生动和亲切,在黑板上书写的同时也是一种示范,毕竟书写文字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