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设计新趋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这个建筑风格百花齐放的时代,做出可识别性强的建筑立面已经越来越难,而一些利用高科技创造的有“生命力”的立面却能迅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本文运用实例简略介绍了几种新的立面形式,阐述了立面设计的新趋势。
关键词:建筑立面 可变 互动 体验 广告 可识别性
一立面设计现状
建筑立面是建筑接触外界的平台,也是反映建筑个性和风格的关键部分。人们对建筑物的感知一般都是从立面开始,因此想要建造令人过目不忘的建筑,立面设计是首先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传统的立面设计都是力图用通过调整构图形式、处理色调、变化材质等方式来推陈出新,但无论怎么变化,这些建筑一经建成后就以固定的状态一成不变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缺乏灵活性。随着近年来新鲜事物的不断涌出,人们思维的不断活跃,传统固定不变的建筑立面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社会对建筑立面可变性的渴望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日益强大的建筑技术的支撑下,许多新颖的立面形式孕育而生。
二建筑立面新形式
1. 可变的立面
在现代立面设计中,许多前卫设计师利用先进的结构技术来创造可变的立面,从而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觉。例如目前大受欢迎的智能遮阳系统,它的使用可以使建筑立面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调整,这不仅使建筑遮阳更加精确有效,还为建筑立面加入了时间维度的体验,突破了传统的立面认识,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图1
而瑞士圣加仑的紧急处理中心和Pfalzkeller画廊(图1)的设计也由异曲同工之妙。它所处的位置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它相邻的修道院也历史悠久、名声远扬。所以,建筑必须要尽可能维护当地历史风貌。建筑师卡拉特拉瓦把整个建筑的主题隐藏在底下,高出地面的部分用草坪覆盖,体现出对环境的极大尊重。而建筑立面上最大的创意是其屋顶被设计成一种由类似肋的版图组成的可开启机械屋顶。处理中心休息时屋顶关闭,从外部看只有两片弧形的金属密肋结构。处理中心正常工作时,顶部金属屋脊沿着长轴向两侧旋转,带动密肋结构折叠成碗状。与此同时,内部的钢化玻璃天窗显露出来,阳光从天窗倾斜下去,为中心内部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整个变化的过程宛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悄然绽放,整个动态主题带来十足神秘感。而屋顶的密肋结构类似周边历史建筑屋顶上的瓦的肌理,这又使得新建建筑与相邻历史悠久且神秘典雅的修道院自然融合。
又如在巴伦西亚科学城的天文馆中,卡拉特拉瓦与坎德拉设计了一个可动的外壳来彰显出天文馆不凡的气质。整个纯白色的半球体被覆盖在一个透明的混凝土框架下。建筑的主体和外壳倒映在前方开阔的水面上,实体的半圆和水中的半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眼睛图案。然而更奇妙的是,构成眼睑的混凝土外壳还能沿着中心轴旋转,这使得整个天文馆成为了一个真正活动的眼睛。活动的框架开开合合的过程就仿佛一只正在眨动的求知的眼睛,表达出其对了解宇宙奥秘的渴望,吸引着前来参观的人们进入馆内一探究竟。
图2
目前已经有许多建筑师成功利用结构技术与机械力量来使建筑立面活动起来,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然而对可变立面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建筑立面信息化、传媒化成为可能。北京西翠娱乐中心的外墙GreenPix(图2)正是一项可持续能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性项目。它是一面零耗能多媒体幕墙,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和中国第一套集成到玻璃幕墙的光电系统。它在白天积聚太阳能,墙体的光电太阳能元件还起到遮阳防止楼宇温度过高的作用。同时外墙配套的智能软件使其成为“智能皮肤”,使建筑内部与外部公共空间进行互动,可以根据当时外部和内部的数据情况来使得幕墙作出符合环境的图像变换。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转变为一种互动娱乐和公众活动环境。到了夜间,白天聚集的能量使外墙发出炫目的光线,楼宇即刻成为北京夜景中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奥运会召开期间,它还用作现场直播、天气预报、视频发布等用途。这个超大屏幕向更广的范围传递行为和活动的信息,而在北京市范围内获得大量的观众,它将媒体讯息技术与建筑学充分结合,代表着一种致力于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交流平台,巩固了北京作为改革和城市复兴中心的声誉。
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学科互相渗透的今天,除了机械技术、媒体技术已经在建筑立面上成功运用外,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在建筑立面上有了结合的尝试,并使建筑形态灵活可变。
2. 互动的立面
图3
在可变立面的基础上,互动立面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高科技感应系统的引入、运用使得建筑立面能与参观者产生互动,建筑仿佛生命体一般拥有了“应激性”,变化过程生动有趣,令人过目难忘。如建筑师乌尔苏拉拉夫伦契奇和信息设计师奥克设计的CellPhoneDisco(图3)这项作品使建筑立面互动化。通过一系列感应器,建筑立面能智能地感受到手机电磁波的存在。这项作品分为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当使用者正在使用手机通信时,周围大约一公尺附近的led会侦测到手机电磁波而发出闪光,借由不断改变的闪光让正在使用手机通讯的人可以感觉到手机电磁波的存在。另一种led感测电磁波的范围缩短到与手机相当近的距离才能感测到,led不再是不停地闪烁,而是当手机靠近时led亮起,并随着手机的移动led也跟着手机移动的路径亮起来,看起来就像是用手机在作画一样。这种能与参观者互动的立面使得其更具可识别性。感应技术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参与拓宽了立面设计的道路,使建筑立面更彰显“生命力”。
3. 体验的立面
在现在这个体验经济时代,建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由感受升华到了体验,人们可以在建筑师营造的场景化的空间中体验建筑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建筑立面设计也自然随之丰富起来。法国比亚里茨的STEVEN HOLL CITÉ DU SURF ET DE L'OCÉAN这座以“天空”与“海洋”为主题的博物馆,立意为发掘陆地与海洋在我们生活、科学和生态环境中的角色。为了使参观者获得置身于大海与阳光下的感受,设计师在建筑形体上采用了室内外空间互为正负形的手法,户外屋顶展厅为反曲形,像双臂收拢般环抱天空。而室内屋顶为正曲面,并在曲面吊顶上投以海底与水下的影像,曲面吊顶的畸变效果与影像的摇曳光影相叠加,产生了强大的感官效应,使人顿时仿佛位于海底,甚至似乎感受到身处水底的失重状态。这种平日无法获悉的体验使得人们对海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同时这个别出心裁的建筑也会让人们流连忘返。
图4
另外还有些商业建筑或办公建筑中嵌入了品牌体验,立面直接设计成品牌形象,为建筑增加了符号意义。就如巴黎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时尚店,整个建筑本身就是两只LV皮包,不仅暗示了LV皮包犹如建筑一般坚固,还在名牌云集的巴黎商业区独树一帜的彰显了品牌。基于如此特别的建筑体验,这家专营店成为LV全球商铺中最盈利的一家店。另外,位于德国黑措根奥拉赫市的阿迪达斯(Adidas)办公管理大楼(图5),也将立面窗户与白墙等立面元素与其经典的三条纹标志运用。无需任何广告与言语,建筑本体已经化身为阿迪达斯品牌最好的代言。消费社会中,建筑自身变成了商品,其经济意义也被挖掘了出来。
结论: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材质、构图、色彩等传统立面元素上做文章的立面设计已经难以做出新意,只有另辟新道,从可变、互动或体验的角度来思考,利用先进技术与理论为建筑立面注入活力,使其超越了由固化不变的材料所构成的空间模式,这样才能给人带来特殊的视觉感受,拥有较强的辨识度。
参考文献:
[1] 劭松. 建筑立面细部创意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边颖. 建筑外立面设计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与思想[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 亚历IJl大•佐尼斯.圣地弧哥•卡拉特拉瓦the complete,orks[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陆邵明:《体验建筑―空间中的情节》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0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