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声乐审美趋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声唱法从发展到如今已经经历了四百余年,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备美声特色的演唱风格以及技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美声唱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日趋完善,而人们也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对声乐的审美发生改变。
【关键词】演唱技巧;美声唱法;歌剧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獻标识码】A
引言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众多规律性的东西,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其理论以及技巧逐渐完善,促进了人们对声乐审美方式的改变。
一、美声唱法由来
美声唱法的出现最初是由“阉人歌手”所发起的,并且阉人歌手存留下了合理的发声方式,这是最早的演唱风格,同时也是声乐中独树一帜的门派。美声唱法有几大特点:其一,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其二,声音连接度较高,音质较好;其三,声音明亮而松弛;其四,灵活;其五,注重对气息的运用。美声唱法的发源与歌剧之间有紧密联系。宗教音乐的需求促进了“阉人歌手”的发展,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抵制了阉人歌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音乐逐渐走入正轨,加入复调。
16世纪末17世纪初期,此时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抒情音乐剧。从此以后,和声伴奏代替了复调合唱,这也让戏剧与音乐结合在了一起,当时“歌剧”还并没有定型,直到威尼斯歌剧乐派——卡伐里首次将抒情音乐剧改为歌剧。至此,为美声唱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歌剧艺术的诞生,使歌唱艺术形式有了新的发展,让歌剧角色有了独唱的旋律。至此,独唱形成,让歌剧中人物的个性化得以体现,并且在当时社会反响较好,从此,人们对声乐的审美发生了新的改变。
二、阉人歌手兴起
阉人歌手统治了欧洲音乐接近两个世纪,当时出于教会原因,对男童进行阉割,保证其声带以及喉头的童声。同时,阉人歌手肺活量以及体质要好于女子,不需要假声就能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该声音类似于女生,虽然与真正女生的柔美不能相比,但是其声音响亮、华丽,音域宽广。随之阉人歌手进军歌剧舞台,在歌剧舞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的唱法已经十分成熟,虽然还有一部分欠缺,但在演唱过程中能将装饰音、高音体现得较好。这时是阉人歌手统治歌剧舞台时期。但是,时代在进步,逐渐这种阉人歌手被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打击,从而消失。但是人们的审美观有了新的转变,尤其是关闭唱法的出现让成年男子也可以在不对自身进行阉割术的前提下演唱高音。此时的人们在审美观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歌剧为美声学派带来的活力
歌剧也就是声乐与戏剧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将独唱这种艺术形式传播,同时让人物个性化以及形象化上充满了魅力。
歌剧艺术诞生之后,对演唱技巧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其中一点是因为文艺复兴的出现让阉人歌手消失,而寻找相应的歌剧演员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点。19世纪时,歌剧已经走入正轨,开始男生唱男角,女生唱女角。关闭唱法的出现让男生有了足够的能力去扮演角色,同时也让男生演唱技巧进一步提高,男生利用胸声能唱出男子的雄浑以及丰满的高音技巧。这一时期,表演艺术以技巧为主,将歌剧进一步推动。第二,歌剧的规模不断扩大,乐队人数以及乐器不断增加,演唱者为了能透过乐器将声音传达给观众,就需要放声而歌,于是产生了一批男高音歌唱家。同时,女声在演唱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声音还不是十分完善,但情感十分丰富,赢得了应有的掌声。到了19世纪后期,伴奏声音过大,加之戏剧性表现越来越强烈,因此,歌剧为了能将声音传递出去,开始利用声音洪亮并且厚重的胸声,这种声音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乐队的问题,但也让歌唱的灵活性、明亮性以及装饰能力减弱。
随后,古典风格的莫扎特出现,他的创作更加全面,还有贝多芬的古典浪漫歌剧以及韦柏的浪漫主义歌剧等,此时的歌剧创作蓬勃发展,刷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认知。
四、艺术歌曲兴起促进新的演唱风格诞生
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开始有了强烈的文学情绪,崇尚诗与音乐结合,此时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开始在音乐中表达诗人思想。随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浪漫主义特色的作曲家以及歌曲,这种形式的出现促进了音乐会演唱风格的出现,当然,此时的演唱也是美声唱法,但与歌剧相比,还是具有本质区别。
浪漫主义特色的歌曲都是由当时浪漫主义诗人填词,因此,这些歌词具有诗歌的优美,同时还有浪漫主义色彩,需要高声区减弱、轻声等表现方式。
艺术歌曲大部分都是采用钢伴,这与歌剧的庞大乐队相比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其声音也就自然而然不需要宏大的音量。
艺术歌曲是具备室内乐性质的,主要是抒发自身情感,因此,音色具备多样性,吐字更加清晰。此时,衡量演唱者水准的方式是语言清晰度以及语调细腻程度。另外,艺术歌曲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以及音乐表现能力,还需要可以扮演众多角色,能演绎众多人物以及情绪。而钢琴在其中也不再是简简单单伴奏那么简单,还需要描绘出歌词大意,为演唱者创造意境。
此时的歌曲已经具备了创作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颇高,最为著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浪漫主义,作品刻画更加细致入微,如《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泰》等。钢琴与诗歌与人声互相融合交错,给予观众一种美妙温馨的艺术效果。
五、音乐剧的诞生以及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音乐剧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产生,此时的音乐剧中含有歌舞、音乐等,已经十分全面,并且具有幽默情绪以及喜剧色彩。音乐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轻歌剧,音乐剧在19世纪上半叶时,在欧美大肆发展,是音乐、舞蹈、戏剧的融合体。而与歌剧不同的一点是其中所强调的是多种元素的融合,不仅仅强调演员歌唱,并且其中还具有现代舞蹈、音乐,演唱方式类似于歌剧传统演唱,但也具有通俗元素。
音乐剧是西方工业时代所产生的舞台艺术,是音乐、舞蹈、服装、舞台背景等融合而形成具有时代元素,视听效果俱佳的表演方式,其中,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以及伦敦音乐剧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代表,如《猫》《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等。而最有代表性的是莎拉布莱曼,该女子声音嘹亮,将古典音乐、舞台剧与流行音乐融合。当然,莎拉布莱曼也被誉为“歌舞剧皇后”。她这种在美声与流行之间的演唱风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审美。
六、总结
美声唱法从最开始的“阉人唱法”到独唱、歌剧、音乐剧,每一次改变都是紧紧围绕美声唱法。因此,可以说明,美声唱法是目前最为科学、合理的唱法,同时,美声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刷新社会人群的审美观点,包括音乐剧的出现,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结合使用,更是突出了如今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美声唱法有不同的要求,但正是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需求,促进了美声唱法的发展,让美声唱法有了如今的高度。目前,前人所创的“关闭”唱法,“咽音”“掩盖式”“非掩盖式”唱法还在被众人所研究、应用。审美是根据时代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精神需求的层次的提高,美声唱法不断地发展完善,定会在日后再次刷新人类的审美认识。
参考文献
[1]陆小兵.从美声唱法的发展与演变,看人们在各个时期的声乐审美趋向[J].音乐创作,2010(2):160-161.
[2]邓婷.从美声唱法的产生看各个时期声乐研究的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13(10):63.
[3]蔡炫琴.从中国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不同阶段的比较看中国声乐的发展[J].黄河之声,2009(4):40-41.
[4]张羡声.从审美兴趣转移看中国传统声乐技术的发展与变化[J].中国音乐学,2003(4):63-67.
[5]吴园园.古典也流行——从《歌剧魅影》看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传承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15,14(4):93-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