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时期,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必然同这一转变时期相适应。而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在建筑行业里具有重要作用,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是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依据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问题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时期,这一转变要求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而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建筑工程管理是指“从建筑工程的立项开始,经过对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1]。由于我国实行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时间还比较短,同时缺乏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实践提出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因此,关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和所谓的效率,随意撤销管理部门和机构,努力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以及工作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的后果是:第一、由于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容易出现建筑工人违规操作现象。第二、由于管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失灵。第三、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不完善和理论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缺失不利于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不利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因此,完善和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对建筑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1.2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够
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方式之一,也是建筑企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也是建筑企业文化的制度表现形式,是建筑企业品牌表现的重要形式。但是施工企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特别是由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原因和建筑工人对维权意识的冷漠,往往只是把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摆设,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真正体现建筑企业文化和维护自身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本身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1.3管理形式不够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以经济建设为目的和出发点,这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以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在这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社会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而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各行各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行业领域里逐渐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具体原因是我国劳务队伍的整体劳动素质相对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而且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无法合理和充分利用,甚至导致浪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形式的不科学也就成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问题是希望解决问题,当前,我们该做的事情是重视和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并且建筑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有关民生的问题,因此,应该重视对建筑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根据部分建筑行业里专业管理人士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的发展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主观因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主客观原理认为,主观因素在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主观因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排斥新事物的萌芽和发展,则必将扼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因此,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前景也难见光明的根本原因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人们的主观意识比较排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和不善于学习与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由于人们受到传统观念和现实社会条件的制约,人们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一般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地去进行学习并加以修改与完善。因此,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观因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需要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改进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
2.2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另一个因素是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企业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首先,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甚至出现缺位现象,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以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完善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者,监理单位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力,监理单位的发展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由于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而心甘情愿被施工企业束之高阁。因此,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确实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其次是推动监理制度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够深入以及建筑工程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是与人们的主观因素和现实存在的客观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逐渐改变,已有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人们改善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模式。要想改正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和模式,就要在建筑管理过程中勇于实践、学习和创新,探索适合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因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提出一些思路。
3.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思路是:第一、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大管理经费的投入,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尽力培养和使用好现有的管理人才,树立创新意识,改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建筑企业应当把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定位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创新方案的建立意味着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并不是从一而终地使用同一管理方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探索符合现实条件要求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创新的方案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又要真实反映时代潮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3.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项目经理部在名义上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事实上它并非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效应上无法承担法人所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权责不明的问题。而且项目经理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自身的、局部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和长远观,不能将建筑工程的建设实施与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有着支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权力,但建筑企业没有相应的有效的方式对项目经理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组织健全的项目部机构,甚至成立独立的部门或者分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管理企业关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到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3.3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相继实施了走出去的战略,在实践过程中,建筑企业关于工程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学习和借鉴以下几种模式:第一、项目管理模式即PM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顾客委托,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及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模式。第二、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即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主要是指依靠私人资本融资和建造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第三、风险型建设管理模式即CM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优点和不利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优点是可提前开工提前竣工,业主任务较轻,风险较小;其缺点是总成本中包含设计和投标的不确定因素,选择风险型CM公司比较困难”[2]。以上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在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 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科技向导[J].2010,26:207
[2]陈平祥,赖炳喜. 新时期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2010,25: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