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1”培养模式下,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2+1”培养模式的阐述及其具体情况的分析,指出了“2+1”培养模式给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企业加强对“2+1”培养模式及其发展必要性的认识,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2+1”模式,高职生,就业影响,对策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方向越来越明确,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介于本科生和中专生的夹层地带,由于企业用人的攀高以及高职生自身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困扰着高职生的就业。2004年教育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2+1”模式就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探索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法,该模式的实施也对高职生的就业产生了积极和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加强就业指导,对高职生顺利就业有着积极意义。
  二、“2+1”培养模式的内涵
   “2+1”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的合作教育模式,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具体形式。这一模式将学生三年的时间分为“2”和“1”两个阶段,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和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校内教学,以理论为主,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辅;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1”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三、“2+1”培养模式给高职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2+1”模式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能促进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全面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体系,使教学与真正的工作环境相结合。而且“2+1”模式使学生提前接触、认识和了解企业,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岗位能力的实际锻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由于该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给高职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培养模式实施中的不彻底性给高职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1”人才模式的实践尚处于不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导致某些专业在实施“2+1”模式时,仍然沿袭老的办学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缺乏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需求脱节,有的甚至办成了纯学历教育,失去职业教育特色,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和就业。
   2、对“2+1”模式认识不足给高职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企业对“2+1”模式缺乏正确认识。一些企业由于担心学生的实习安全问题会影响其生产正常运营,甚至考虑到学生实习成本问题,所以积极性不高。
   第二,学生对“2+1”模式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生认为参加“2+1”模式顶岗工作只是完成实习过程,与就业不挂钩,以至于实习敷衍了事。因此学不到“技能”和“能力”,毕业时很难找到工作。
   第三,指导教师对“2+1”模式缺乏正确认识。有些指导教师错误的认为学生离校实习,管理的责任主要在企业,对学生疏于管理,与企业疏于沟通,使一些原本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同学放任自流,导致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学校的社会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3、“2+1”模式实施中的薄弱环节给高职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学生在学校的实训环节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设施尚不能适应专业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因此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训练技能缺乏系统的实践锻炼。
   第二,“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理论教学教师大都是学历教育毕业,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实验指导老师一部分是原来的实验员,学历水平、理论水平不高。这两方面的因素势必影响着学生在校内实训环节中能力的提高。
  四、“2+1”培养模式下,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对策
   要使“2+1”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有一个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提出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把握“2+1”培养模式的内涵
   “2+1”模式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其实质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
   1、学校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思想发动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在观念上要做到三个转变:学历型向职业应用型转变;学科知识型向岗位能力型转变;文凭证书教育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属于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学校应该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计划,选派优秀的教师到顶岗实习企业,担负起学生的管理、指导、教育、跟踪的责任。
   2、学生应立足培养目标正确定位
   高职生要充分认识到“2+1”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增进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企业培养了所需后备人才。学生要充分利用好两年的学校生涯和一年的企业实习环节,要认识到产学合作有利于成才、有利于就业,从而积极投身到产学合作教育中去。
   3、企业应增强互惠互动认识
   企业要从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的角度,逐渐把实习的学生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人力物力加以培养,愿意手把手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独立在生产一线岗位顶岗操作。
   (二)针对“2+1”模式的局限性和实践中的薄弱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以学校为主,联合办学合作单位全程参与专业课程设置
   前两年的校内教学,学校要牵头联合合作单位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按照行业岗位需求编写教材、修改课程设置,联合培养。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并将这些培训课程嵌入到正常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去。
   2、加强校内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为确保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的衔接,学校要着力建设系列化、现代化的实验实训设施,为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作好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两手准备。
   3、校企结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1]。
   (三)全程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要结合社会就业大环境,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立足培养模式目标,分阶段、全过程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个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勇于面对竞争;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004年4月. [C]
  
  
  作者简介:韩芳垣(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建筑学硕士,从事建筑技术教学及管理工作。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