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包括小型沟、渠、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它主要分为农村蓄水设施、引(提)水设施、输水配水设施。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百姓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是“三农”工作的命脉工程。但是由于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分散零乱。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形成“先天不足”;加上运行至今已40多年,因管护主体缺位,管理经费不足等,工程老损严重,又形成了“后天失调”,致使现今工程效益日益衰减,已成为广大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各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反映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认识上存在偏差
  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受益建设区大多在本受益区域,实行集体建设,集体所有,集体管理,百姓无偿或低费用用水,用水观念根深蒂固,转变速度缓慢。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模式,管理粗放,使建、管、用脱节,给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冲突日渐明显,集体直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农业分户经营需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坏,偷窃设备现象时有发生。其次,2002年税费改革后,农村土地承包期加长。逐步取消了“两工”。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误会,认为取消“两工”,就是不再让百姓出劳出资修建水利工程,农村水利工管护费用还得靠国家投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最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到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修建一些见效快,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工程,而不会把本不够宽裕的资金投入到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上,容易被忽视。
  2,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村饮水、病险水库加固、大中型灌区改造等骨干工程的投入。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投入却欠账多,一直不足,即使有也大多为补助性的,如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办法。且资金来源渠道分散。多用于“卡脖子”工程,田间工程没有投资渠道。更谈不上管理上的投入了,造成骨干工程改造效果十分显著。而田间工程建设明显滞后,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只能主要由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负担,地方财政义无力投入,加之近几年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配套任务很重,更难出资金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税费改革后,农村逐步取消了“两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失去了投工投劳支点,投入直线下降。就是受益范围内一村一组的工程,也要严格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百姓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决定,议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出工难、用地占地难、串地调地难问题,“一事一议”成功率极低,一定程度上给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百姓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跨村、跨乡工程运行管理尤为困难,工程毁坏速度快,制约了当前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3体制机制运转不畅
  一方面管理主体缺位。除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特别是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变为百姓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导致这些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责、权、利不清,管理,维修主体缺位。另一方面运行机制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公益性工程缺乏财政支持,经营性部分又难以实现良性发展,造成工程维修资金难落实,工程管理基础薄弱,效益难以正常发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配套的意识,致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百姓管不了”的局面。同时,长期以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用渠道不畅,受益区百姓又无钱维修。加剧了工程老损程度。
  2,4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稳,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乡镇水利(务)站是农村最基层的水利管理组织,直接承担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但由于受基层工作条件及经费无来源等因素限制,基层水利人员大多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深造,技术水平提高速度慢。工程技术人员贫乏,难于承担有一定的深度的工作,水利人员不能安心并专心于基层水利工作,队伍不稳定。
  3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强化水利工程管理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百姓意愿,依靠百姓自己的力量,进行科学管理,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局面,担当起水利人管好水利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3,2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小型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且作用巨大。效益明显。就其性质而言是公益基础设施;就其社会地位而言,农业是弱势产业,属重点扶持行业。加之各级财政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欠账过多,致使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现阶段国家应整合投资渠道,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对农村小型水利事业的发展承担起投资主体作用,特别是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对小农水工程的投入规模,扩大中央投资比例,建立起扶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投入机制,使得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建设相同步,充分发挥田间工程效益。同时。针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劳力难组织。“一事一议”政策难落实的现状,有关部门应开展深入调研,研究对策,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
  3,3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是要构筑新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体系,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田水利服务体系网络。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受益户参与式管理等方式。对已竣工的农村小型水利项目,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产权主体,筹攒管护资金。调动百姓“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百姓长期受益,工程柬续利用。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水费计收机制。逐步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提高用水效率。逐步推进水利工程两部制水价,把用水户协会运行费用计入水价成本,切实解决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资金难题。
  3,4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
  乡镇水利(务)站是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的主体,处于最基层、最清苦。直接面对百姓。服务群众,既是水利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又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各乡镇水利(务)站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转变思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科技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切实负责起本乡镇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机电灌溉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工程管理中的技术指导、信息、培训、科普宣传服务工作,提高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供水率和工程效益。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农村水利工程涉及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所起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应结合当前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转变传统农村水利理念,扩展农村水利服务范畴,尽快出台相应便于操作的管理政策,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及管理服务制度,让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0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