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标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承发包招标投标制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工程承发包制的推行使发包方式以计划分配工程任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在计划指导下实行投标竞争为主,通过工程招标制度使工程造价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先干后算造成投资失控的局面。在招投标制度在建筑工程领域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招投标制度更好的为建筑工程建设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 招标 管理
招标管理是对采购、招标及相关人员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职责划分、流程设计、操作标准来确定采购、评标、定标各方的责、权、利,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操作规范。工程承发包招标投标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产物,应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尤其是由招投标所最终形成的合同价,应该成为工程造价的市场价格反映。
一 、建筑工程招标的一般流程
1.1 选择招标方式
目前的建筑工程招标方式有两种: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单位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招标公告应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发布。邀请招标指招标单位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采用哪种方式招标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1.2 选择投标单位。
投标单位尽可能选择产品质量好、守合同、有信誉、成长性好的合格厂商,并尽量在招标物资的国家专业定点生产企业内选定,优先选择国家重点骨干生产企业。为保证投标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所购物资的质量和时效,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对投标企业的资信等级、产品质量、产品售后服务情况、企业信誉等进行审查。对投标单位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逐一核查,并对有必要进一步深人调查的单位派出专人实地考察,摸清情况,慎重做出决定。
1.3 制定标底
确定标底一般有明标和暗标两种方式。明标是在标书中写明价格要求,并以此作为竞价中标的主要条件,在标书和订货合同书开列的所有条件达到要求后,由供货方报价的高低来决定,即从低价到高价依次选取。暗标是在充分掌握投标单位供货能力、运输条件和生产成本等情况后,根据自身生产资料的技术要求,由招标工作小组集体研究制定标底。
1.4 评标
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排出报价顺序,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的主要原则是标价合理,保证质量和交货期、技术措施有力、社会信誉高、经济效益好等也是影响投标企业中标的重要因素。中标人确定后,应当向中标人发出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参加投标的投标人。
1.5 订立合同
由法律事务科负责与评审委员会确定的中标方签订基本合同,并根据招标专业组意见与中标方签订当年供货合同。
二 、当前建筑工程招标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2.1 对招投标的认识不重视,招投标行为不规范
整体来看,目前的招标投标制虽然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仍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存在着为了招标而招标,为了廉政建设而招标的情况。其结果造成承发包双方不能建立正确的招投标观念,不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扩大企业社会影响,想方设法降低工程成本上,却把心思放到规避招标、假招标、贿赂评委、打听标底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来。
2.2 标价确定不合理
理论上讲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分别编制工程标底价和投标报价,标底价和工程投标报价实际应该是两种不同价格,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行的招标投标制,分别反映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期望值。但是当前我国标底价、投标报价及此产生的合同价,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模式中完全解放出来,都在紧紧围绕“定额”这个核心做文章。建设单位的标底价或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均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定额消耗、统一规定的指导价格、统一的浮动幅度进行确定,实际形成了统一价格。由此可见施工企业能否中标,并不取决于竞争力,而是预算员水平的竞争。施工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所形成的竞争力无法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合同价,多数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市场运行法则,体现不了施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三、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活动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参与主体的监管,健全企业资质就位和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强对各方责任主体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动态管理,从而提高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招标过程的监管,针对当前市场反响较大的虚假资料进行整治,对招标人资格审查过程进行抽查,招标人在资格审查后应将投标人业绩、信用等信息录入监管网,在中标公示时,公布所有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情况,防范、严查虚假资料,提高监管效能。
3.2 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
主要包括物资验收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企业档案机制、信息传递及反应机制,①企业应加大物资检验力度,建立完善的物资验收机制,明确检验的规章制度及程序,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及设施,确保供货质量稳定,以预防竞标厂商为竞标成功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质量。②招标结束后,由招标单位向订立合同单位发放招标物资反馈表,内容包技术协议签订时间、合同订立时间、中间催货情况、物资到货时间、验收情况、安装调试情况等,由订立合同单位从订立合同开始到调试合格全过程记录,调试合格后1周内交回招标单位备案,对招标物资进行追踪调查。③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各类供应商资料,逐步建立合格供应商信誉档案。④通过建立动态管理的市场价格资料库,对市场价格进行跟踪监测,对价格变化走势做到信息灵、反应快、判断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各类物资价格动态,指导、监督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并加强对国内外市场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注意防范各类风险。
3.3 优化评标办法
招标人应当谨慎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鼓励采用综合评估法,中标人的投标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施工招标中商务标评审应当体现合理低价优先、遏止恶性价格竞争、预防过低价中标的原则,对技术标评审应当体现对投标人综合择优、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则。
3.4 合理选取评标专家,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
要保证评标专家对投标主体评价的公平性,需要从评比专家的选取和管理两方面来实现,首先,评标专家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准确把握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及对投标单位资质选定。 实现集中统一领导,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高招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纯洁评标专家队伍,建立评标专家的考核评定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对本行业评标专家进行培训,并建立评标专家评价制度。三是,加强对评比专家的继续教育,由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关于招投标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比较多,评标专家对此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在执业过程中,无法正确运用作为工作的指导。因此,周期性的专业培训对评标专家而言相当重要,不仅可以让专职人员了解各种新政策、信息、动态以及对行业新的要求,而且也可以提高专职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水平,以确保专职人员具备适应招投标需求的综合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7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