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经济效益和建筑标准有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和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无疑会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这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建筑业开展竞争,实行招标承包制,是商品经济性质在建筑业的体现。由于建筑物不同于一般商品,就其商品性质及其使用价值和建筑标准与建筑经济效益的关系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经济;经济效益;建筑标准
  经济效益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在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安装的全过程,不断降低劳动消耗和持续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一定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满足建筑物质量要求的最佳数量指标,就是我们用以衡量劳动消耗和使用功能的标准。没有标准,就失去了衡量和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依据。作为一个工程师、建筑师和经济师,凭着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该考虑如何在建筑工程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这就离不了建筑定额、标准、规范、规程,等等,通过理论和实践体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总结性的标准文件。
  
  1、建筑物的商品性质和使用价值
  建筑物是房屋的构筑物的总称。它直接建造在使用地点的土地上,起到住人和载物的作用。它概括了房屋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范畴,是建筑业的产品。建筑物作为商品,有如下一些特点:
  1.1群体性。
  往往由一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成,发挥总体的作用,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同一地点,要由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工艺交叉生产。不像一般商品,采用比较单一工艺,不受干扰地进行生产。
  1.2固定性。
  每一建筑物都要固定在一定地点的土地上,分散进行生产。不像一般商品能够集中生产,自由运输。
  1.3单件性。
  每一建筑物都要与周围环境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不像一般商品,同一类型,成批生产。
  1.4协作性。
  每一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种,协作配合,才能进行生产。不像一般商品,只需要单一或少数工种配合就可以生产。
  1.5复合性。
  很多建筑物都是现场建造和工厂预制相结合的复合体。预制程度愈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也愈高。不像一般商品,都是在工厂生产组装而成。
  1.6预约性。
  建筑物不像一般商品,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只能在现场根据要求进行生产。因此,选择生产厂家,通过投标、竞争、订约、成交,就成为建筑业物质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事先要对这项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
  因此,我们在预约和组织生产建筑物时,必须针对上述建筑所特有的商品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生产和监督检查,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必备的属性,它表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作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用性。任何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它的使用要求。例如住宅,要满足居住的要求;影剧院要满足文娱的要求;各类工厂要满足生产的要求;输水管线要满足供排水的要求;水电站要满足发电的要求;码头要满足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要求。凡此种种,不同的使用功能,都要求制定一系列专门的建筑标准;(2)可靠性。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坚实可靠,足以承担它所负载的人和物的重量、风雪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结构,制定一系列结构标准(;3)耐久性。任何建筑物都要考虑满足它的使用年限和防止水、火和腐蚀性物质的侵袭。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构造上制订一系列的标准;(4)美观性。任何建筑物都要根据它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为人类提供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造型和景观,这就要求对建筑物的型体、装饰、园林绿化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标准;(5)经济性。建筑物作为商品,当满足了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种要求以后,能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性。只有做到物美价廉,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也要制订一系列定额、标准作为衡量、控制造价的指标。
  
  2、建筑标准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
  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就在于以符合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
  项要求和符合当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订的各项建筑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制订建筑业的各类建筑标准,就成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而这些建筑标准的制订,都是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肯定合理的指标,通过鉴定,以建筑标准的形式,在不同的实施范围,用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形式颁发。
  建筑企业保证建筑物设计施工质量,除了要依据上述各类技术标准外,还要制订包括计划管理、工序管理、物料管理、机具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标准。
  
  3、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手段
  3.1模数化。建筑模数是一种选定的建筑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等尺寸间相互协调的基础。我国《建筑统一模数制(CB12―73)》规定以100毫米作为模数的基础,称为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倍数,称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称为分模数。建筑设计上一切尺寸小至缝隙的留置,大至建筑物的跨度、柱距、层高,均须按规定的分模数、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列和幅度采用。协调建筑物构造尺寸与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相配合,对减少尺寸类型、简化品种,扩大构件制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2定型化。定型化是对大量重复修建使用的各种类型房屋、构筑物、建筑、配件、建筑设备以及施工机具、模具等,结合地区具体条件,经过科学试验和实践检验,通过鉴定编制成系列化的标准图或通用图,编制好定型产品目录,供设计、生产、施工选用,借以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促进建筑工业化水平,获得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体系化。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又进一步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体系化就是把建筑物组建的全过程,从使用功能、平立面组合、艺术造型、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构配件生产、施工工艺、施工机具、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综合研究,配套解决,选择经济效益最佳方案,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成套技术文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这对组成专业化建筑体系公司,全面承担规划、设计、生产、施工任务,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3.4综合化。是目前我国在制定各类产品标准工作上的新发展。综合标准化是指在制定或修订某项产品的质量性能指标、技术条件和参数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和平衡,对所涉及的有关标准,同时进行制定或修订,使各种标准能协调、统一、配套形成体系,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时,在某项标准指标提高以后,其他各项相关标准也必须及时调整,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
  4、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保证
  为了达到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目的,制定各项建筑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只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其次就是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建筑企业包括勘探、设计、施工和产品生产各单位。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而各级政府建筑主管部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社会效益,需要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维修的全过程,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它改变了过去对工程质量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而代之以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全面性、预防性、科学性和推进性。全面性就是以生产的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管理为内容,把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联系在一起的控制方法;它的预防性就是以预测、预控、预
  防为主,把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控制起来,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它的科学性就是一切用数据说话,把生产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以便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它的推进性就是在企业中建立各种质量控制小组(QC小组),不断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循环阶段,推进企业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持续地提高和不断改善。目前全面质量管理这门管理科学,已在我国一些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单位中推行,取得良好的效益。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就是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和各类建筑构配件、设备的生产,制定质量检查、验收、鉴定、评比制度;建立相应的审查、监督、检测机构,根据建筑标准,代表政府对建筑物和建筑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为了强化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标准局联合颁发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网,设置监督站和检测中心,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从而把过去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转向以政府监督为主的轨道,开创了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为了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先后颁发了《城乡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注册登记审查管理力法和健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这二个文件的颁发,对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生产质量监督和鉴定、评比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展。
  
  5、结束语
  总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建筑业的改革工作,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建筑标准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决定性作用。把建筑标准的修订编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并发动全国有关专业力量,按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分清先后、缓急,逐步充实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监督体系。用颁发资格证书的办法,对设计、施工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用颁发建筑许可证的办法,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用颁发鉴定合格证的办法,对建筑制品进行监督、鉴定、评比;用颁发验收合格证的办法,对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评定。同时,还应在建筑企业中大力宣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科学管理方法,培训管理人员,普遍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提高设计、施工和制品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0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