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江流域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维才 吴建勋

  【摘要】当今,流域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江开发为清江流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必须研究流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加快清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清江;流域经济;研究
  一、清江流域开发前景
  清江是长江中游的一大支流,流域内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物产丰富,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清江干流三级水电站建成,整个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正在全面实施,为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1.自然概况。清江发源于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齐岳山文龙洞,自西向东流经利川、宣恩、恩施、巴东、长阳、宜都等十个县(市),在宜都市陆城镇汇入长江。干流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7000平方公里,流域区人口300多万,流域地处大山区,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称,境内重峦叠嶂,土地肥沃,呈多样性地貌类型。清江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因此,有梅雨、初夏暴雨及秋雨等一般降雨季节性特征,地形多变,形成独特的地方性气候,云、雨、雾特别多,具有山地所特有的垂直气候带。全年平均降水量1418.9毫米,属长江流域降雨高值地区,雨季一般自四月开始,十月初结束,与夏秋作物生长季节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资源物产。清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流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达350.28万千瓦,年发电量111.55亿千万时,其中85%集中于恩施以下270公里干流中下游河段,其中长阳境内为158公里。地理位置适中,地震烈度不高,淹没损失小,具有十分优势的水电开发条件。清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高、中、低山同在,阴阳山地兼备,形成多种小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经济植物和森林的生长。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土豆、红苕、油料等为大宗,盛产茶叶、烟叶、柑桔等经济作物,出产只适合高山生长的黄连、天麻、杜仲等药材。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主要林区之一,宜林面积达2700万亩,占流域总面积的60%,木材蓄积量3000万立方米。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种达88种之多,其中铁矿总储量15亿吨,是全国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磷矿储量11亿吨,为我国四大磷矿资源之一;锰矿储量20亿吨,属稀有金属;煤炭储量大,分布广、煤质好。
  3.开发困难。清江流域开发潜力巨大,但许多开发困难也客观存在。全流域大都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工农业生产落后,财政收不抵支。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呈“三为主”的畸形发展状态,即在三大产业中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这种单一的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经济,商品转化率低,产值少,效益差。二是财政困难,经济落后必然导致财政收入少,难保工作的正常运转,难保职工工资的足额发放,更无力增加生产投入。三是科教事业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人才奇缺。1987年该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只占总人口6.1%,而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却达11.3%。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清江沿线交通发展水平较低。以前的清江航道只能通航到长阳资丘,全程100公里,载重只有几十吨。现在三级大坝形成后,通航条件改善,但三级船闸均未建成,清江航运只能分段通行。由此可见,开发清江干流,改善全流域发展环境和条件,带动整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是造福鄂西南人民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最佳决策,是加快发展流域经济的有效措施。
  4.开发前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清江流域开发,经过多年的反复考察,科学论证,湖北省政府决定参照美国田纳西河(Tennessee River)流域开发模式,实行全流域综合开发战略。清江流域水电开发分为上游支流和中下游两大部分,上游支流以小水利水电、灌溉为主;中下游实行发电、防洪、航运综合开发,确定“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三级开发方案。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93.1万千瓦,年发电量84.9亿千万时。总库容8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3.2亿立方米。三级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300吨级船只可从长江口直达恩施,航程270公里,较好地解决了鄂西地区大宗货物的运输问题。1986年10月,清江开发业主――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成立。1987年元月,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建设者运用现代管理方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艰苦创业,很快取得成效。1993年10月,长阳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四台机组提前50个月并网发电,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30.4亿千瓦时,实现年产值125亿元。清江开发总公司提出“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会战水布垭”的口号,世代美梦终成真,现三级电站建成,一个电力发达,航运畅通,工业崛起,经济繁荣,财源充实,人民富裕的清江流域经济带,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江流域发展前景更加辉煌。
  二、清江开发给流域经济带来发展机遇
  1.基础设施彻底改善。长期制约清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清江三级电站建成后,鄂西地区大宗物资由现在的公路运输变为清江与长江的直达运输,比现行运输方式缩短里程89.8公里,清江干流梯级开发全部通航后,年货运量将达到1147.7万吨,为贮量巨大的火烧坪铁矿、麻沙煤田等矿藏的开采创造了条件。随着清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该地区的公路、铁路设施也得到改善,形成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清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宜都、长阳、巴东等地的通讯设施投资近2亿元,帮助地方发展通讯事业,先后建成了光纤电缆、无线移动电话等现代化通讯网络,为清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资金短缺得以缓解。清江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投入需求量大,随着清江干流的开发,资金需求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据统计,清江干流开发静态总投资将达200多亿元,其中移民资金15亿多元,它的45%可用于开发性移民;清江开发淹没土地、耕地20万亩,可征收耕地占用税4.33亿元,其中55%可返还给地方用于农业开发;电站受益后,电力增殖税的25%应留归地方,增强地方财力;每年还应定额补偿库区维护费4000多万元。这些资金集中起来,可沿清江兴建一批适合本地的支柱产业。
  3.市场发育日益成熟。按照整个清江开发工程投资测算,200亿元的工程投资中将有25%转为消费基金就地消费,该地区将出现巨大的建材、蔬菜、食品市场,社会商品零售额显著上升,许多本地特产能及时转化为商品,并使其商品生产系列化、规模化、专业化。同时吸引大量外地物资输入,内外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清江流域巨大的物资交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形成发达的商品、人才、资金市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4.水产养殖异军突起。清江三级电站形成三大库区,清江沿岸的粮田山地变成水库,部分农民相应成为渔民。库区内可供养殖的面积达20.8万亩,清江流域鱼种资源丰富,达20多种,且品质优良,还可从外地大量引进适合库区生长的新鱼种。通过认真规划,走“网箱―库汊―大库”的养殖发展道路,经过几个阶段性的发展,成鱼年产量可达20000吨左右,产值达3亿元。
  5.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八百里清江美如画”。库区形成后,水天一色,碧波万顷,清江更加秀美动人。隔河岩、水?垭大坝景区气势雄伟,高峡平湖,水秀山明,清景如画,是最吸引人的景观之一;清江发源地腾龙洞、土家族发源地武落钟离山、清江大峡谷、招来河等景区各具特色、怪石嶙峋,溶岩遍布,钟乳奇妙,峡幽水清,土家风情,景色宜人;盐池温泉,可治多种疾病,属疗养胜地;这些景观与三峡宜昌连成一片,成为一条独特的水利工程旅游线,笑迎八方宾客,推动着该地经济发展。每年清江流域游客达1000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清江流域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

  6.防洪抗旱能力增强。清江流域内以水旱灾害突出。本世纪著名的水灾有“35.7型”、“69.7型”和“75.8型”大暴雨。“69.7型”暴雨洪峰达到18900立方米/秒,远远超过清江全泄洪13000立方米/秒,长阳县城超过警戒水位3.5米,长阳、宜都一带遭受了惨重损失。小型水旱灾害也时有发生,给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三级电站建成后,总库容达到8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3.4亿立方米,隔河岩、水布垭大坝能够有计划地拦蓄清江洪峰流量1000~100000立方米/秒,不仅可以防止清江沿岸洪水灾害,尤其是根除了对下游长阳县、宜都市的洪水威胁,而且还可以调剂长江水位,减少洪水对江汉平原、荆州、武汉等大城市的威胁,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清江隔河岩水库通过调剂长江水位,确保了荆江大堤安全。清江三大水库的形成,水面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上升,改变了流域内气候条件,能减少旱情发生;还可以在上游流域兴建一批小水库,增加灌溉面积,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
  三、清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方案
  流域经济建设具有资源潜力大、开发范围广、资金投入多、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湖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对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要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清晰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1.基本思路。清江开发应按照湖北省政府确定的“以清江干流开发为龙头,带动全流域开发”的指导思想,采取统筹规划,建管结合,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补农,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高起点、全方位、综合性滚动开发方案;开发重点为恩施以下河段;主要任务是发电、防洪、水运、促进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带动水产养殖、旅游、种植、育林、采矿等产业的新发展。根据清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结合流域县(市)的具体实际,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清江流域经济的基本发展思路可定为:依托“三站三库”,立足开放开发,突出旅游水产,发展种采运,滚动开发,协调发展。“三站三库”是清江开发的主题,是带动全流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都是清江开发生产的新资源应突破性发展;种植、采集、运输业是原有老资源,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可向深层发展;煤、铁、汞等矿藏是潜在的资源,清江开发为其改善了良好的电力能源、水上运输等基础设施,努力争取投资,开发优势资源,培植经济新的增长点,促使全流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2.奋斗目标。在未来5~10年间,抓住清江开发机遇,促进清江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富饶的清江流域。“十二五”末,清江流域各县市GDP总额要达到1200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3.主要措施。根据上述思路,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建设,促进全流域经济发展。其主要措施可概括为:全方位开放,深层次开发,突破性发展。
  第一,全方位开放。要想经济大发展,就要思想大解放,对内对外大开放。敢于冲破封闭意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来更新观念,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虚心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模式,推动流域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大踏步,快速发展。(1)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就是要打开山门,走出县门,推出国门,面向三峡大工程,长江流域、沿海发达地区、国际大市场全面开放。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外地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开发本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开发名、优、新、特产品,打进国际国内市场,以提高清江流域的产品知名度。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努力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联姻,利用他们的科技力量,增强建设合力。(2)深层次对内开放。对内开放,是指各种经济形式之间、条块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开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股份制、合作制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跨越行业、地区、经济成分,开发山地、水面、码头等具有流域特征的资源,实行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速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深层次开发。流域经济发展应根据清江开发形成的新格局,制定深层次开发规划,形成规模,突出产业。在清江流域发展高山“菌药带”,巩固中高山“林特带”,恢复低山“经粮带”,开发水库“鱼禽带”;建设“三大区”,即景点旅游区、城镇商业区、经济开发区。“区经济”串联“带经济”,“带经济”依托“区经济”,从而形成“四带三区”有机结合体、复合型经济结构。具体措施上坚持“四大开发”:(1)移民滚动开发。建立滚动开发机制,既是解决移民安置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流域经济的大好机遇,抓住这一契机,选准一批项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可持续。(2)基地规模开发。利用调空机制,使耕地、山林、水面向经营能手集中,推行“共同投资、成片开发、联合发展、股份经营”的开发形式。茶叶、烟叶、渔业等产业实行大户承包,集中办场,由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化为集约化经营方式。(3)产业联合开发。在流域内实行优势产业互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坚持相关产业联合开发的道路,形成生物产业链,工业产品系列开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4)产品系列开发。真正的原料产品,价值低廉,效益低下,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只有建立“原料产品→初级加工→精细加工”多次增值的产品系列开发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第三,突破性发展。清江水运、水产养殖、旅游业都是清江开发后产生的新资源,也就是新的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在提高现有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破性、超常规发展。(1)水运。开发清江水运不仅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还有可观的自身效益。大力发展水运,坚持国家、集体、民营一起上,建立较大规模的航运公司、码头,提高清江运输能力。清江发电公司要尽快建成清江三级船闸,建设清江白银水道,连接长江黄金水道,使山区物产商品化,物产商品化又能促进航运发展。(2)水产。水产养殖业既是流域开发的重点,也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应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研究大型水库水产品的养殖、捕捞、加工、保鲜技术。实行系列开发,配套发展,逐步形成“鱼种繁殖――饲料加工――鱼群养殖――鱼类加工――鱼产品销售”一条龙生产格局,各个环节相互依托,相互推动。(3)旅游。清江开发使美丽的清江锦上添花,前景广阔,更具吸引力。发展清江旅游业,突出民族特色,清江流域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将土家民风、民俗、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溶于清江美景之中更具吸引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迅速改善交通、通讯、宾馆、生态等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