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进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浩平
【摘要】做好高校后进生工作是摆在当前学生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高校后进生的内涵及后进生特点入手,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面剖析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后进生;内涵;特点;成因;转化对策
一、高校后进生的内涵
高校后进生是指进大学后,在新的环境下,受到自身不适应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道德行为、专业学习等方面达不到基本要求,所带来的后果对自己、他人或者集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较落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还有一些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不学习,认为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学生。高校后进生的特点有自我管理能力差、有较强的反抗心理、学习态度消极,自卑心理严重。
二、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部分学生没有进取心、只求享受、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成绩差。由于扩招、经济危机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理想,就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竞争,更使部分学生觉得学历并不重要,干脆就自我放弃。(2)家庭教育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与父母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高校后进生在家庭里都得不到科学的教育,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和教育,总是用“武力”来代替说服教育,结果使孩子十分反感,对立情绪严重。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包办,结果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自我放纵、懒惰蛮横、不讲道理等不良习气;当前社会离婚的现象比较多,家庭的不和谐也对孩子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学校在升学指标指挥棒下,一味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生命的整体建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有所欠缺。上大学后,这些学生不能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对社会负面的东西缺乏应有的应对机制,欠缺应有的心理厚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散失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高校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大效益化,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一些新专业未经严格的论证和调查兴办起来,这导致很多专业在高校设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硬件设施无法及时跟上,师资力量薄弱,使部分学生散失学习兴趣,消极厌学。
2.主观原因。(1)自尊与得不到自尊的矛盾。后进生同样也渴望成功,他们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但由于自身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情常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会受到老师的斥责、家长的责罚和同学的轻视,长此以往,他们就显得很消极,很厌学,没有自信。(2)渴望成功与自卑心理的矛盾。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成功。但是有的学生因学习底子薄,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心中感到郁闷;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自信,背负心理包袱;有的学生因情感问题而自责,变得消极;有的学生因身体缺陷而自卑,不去发掘自己的特长;有的学生做了不对的事情,总是自我谴责。(3)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的矛盾。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熟阶段,他们看待问题不是很全面,缺少社会经验。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主观的需要和客观实际的差距;大学生对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所提供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差距;学业有成、出人头地的愿望与社会竞争之间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会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愿望与人际交往较难之间的矛盾等,都会造成学生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考、对学业的担忧、对爱情的烦恼、对社交的障碍、对就业的苦恼而体验到挫折心理,进而造成他们的意志力薄弱、精神不振、行为异常。
三、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走近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首先,要走近后进生。后进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只有切实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要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用耐心和爱心促进他们的成长。(2)积极开展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形成转化合力。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联系沟通,是造成家庭教育缺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不了解学生成长的背景,这很容易导致双方教育措施不当,也形成不了教育合力。(3)加强心理咨询,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高校后进生大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学校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要让他们能够较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从而使他们较好地面对客观环境,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盟.高职“后进生”现象探因及转化[J].职教论坛.2005(23)
[2]于连芬.浅谈后进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文丰安.高校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方法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8(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