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杰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反思《巴塞尔资本协议Ⅱ》资本监管要求的不足和缺陷,经过多方磋商和多次计价还价,旨在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终于出台了,改进的核心内容在于提高了全球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
  [关键词]巴塞尔资本协议;风险管理;盈利模式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底,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目前已成为事实上的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制定者,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求银行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据此作出判断。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及时公开披露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在内的信息。
  2007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工程。按照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短期内我国银行业尚不具备全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条件。因此,中国银监会确立了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抗风险管理能力
  
  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有8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这8个要素贯穿于银行内部各项活动,不断循环完善、不断发展,象一个巨大转动的轮盘。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是一套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拨动它不断施转。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改进风险管理提供了动力和工具,从过去单一信用风险管理转向涵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资本要求包括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之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实行审贷分离、专业审批管理模式,信用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几乎不承担市场风险,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不断发展,有价证券、外汇、黄金及其衍生产品交易所导致的市场风险也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关注的重心。近年来国际主流银行对操作风险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提出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各家商业银行无不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朝着集中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
  
  二、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是一套风险计量技术标准,对风险计量就首先要识别风险。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需求计量上可以看出,如果计算信用风险资本需求,就要测算即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即要衡量每笔资产的风险状况,其倡导的内部评级法基本要求就是银行首先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评级系统,内部风险评级系统通常又包括客户评级、债项评级和组合评级。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敞口(EAD)、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等关键指标在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信贷管理流程中发挥重要决策支持作用。如内部评级信息可以直接应用于客户贷前分析,通过内部评级系统提供的标准化数据录入模板和指标参照值,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可从经济周期、行业、区域、市场格局等多角度全面掌握客户的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状况和信贷记录;再如可利用内部评级系统,定期跟踪和监测客户的信用风向状况,提前发现客户经营状况的异常变化,为及早采取化解风险提供技术支持。风险管理职能从中台向前台渗透,融入业务流程,从依靠典型事件判断风险向依靠数据分析判断风险转换,将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三、在商业银行中形成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和理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质带来风险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是从过去单纯依靠资本抵御风险转变为以风险管理体系抵御风险。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各项具体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南,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风险来自不同业务部门和分行,这些经营单位的各项业务因承担风险而面临潜在的损失,这种损失又分为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它们都要求被补偿或消化,以维持业务的稳健运营,预期损失以呆帐准备金的形式被计入了经营成本,并在银行提供的产品价格中(如贷款利率中得到了补偿),事实上已不构成风险,非预期损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它需要由银行的资本加以抵御。这种风险,才是这真正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理解贯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风险的含义,将有助于商业银行突出对波动性带来的“风险”进行管理,还有助于有效地识别、科学管理风险,如目前信贷管理中将信贷人员违规操作作为操作风险而不应是信用风险进行管理。
  
  四、促使银行经济资本计量、配置更科学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经济资本取决于商业银行各部门、各分行各项业务的非预期损失,事实上内部评级是经济资本的计算、分配、监测的重要基础,从整个流程上看,要确定和分解经济资本,首先要计算单一客户和单笔资产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敞口(EAD)、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等关键指标。商业银行计量经济资本依托内部评级系统,在评估风险方面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系统关键指标将真实反映资产风险状况,使得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更加精确和科学,使经济资本的计量真正与风险挂钩。
  
  五、促进银行盈利模式多元化
  
  随着外部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中小客户的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类客户评级一般在A~BB级之间,却具有较高的营销价值,在过去20年里是国际化大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国内商业银行习惯于将AAA级和AA级客户作为营销重点,但通常风险很低的客户筹资渠道多,即便有一些资金需求,也会依仗其资信优势而大幅压低贷款价格。事实上,商业银行只有承担一定的风险,才能赚取风险贴水,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那些既有潜力、又有一定风险客户的营销工作,目前困扰商业银行的是如何识别此类客户的风险,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入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系统和工具,通过内部评级体系可以对这类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较为的准确评价,客户风险区分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直接服务于和支持中小客户的营销,逐步改善商业银行目前以大型客户为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
  
  六、提高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化程度
  
  为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各家商业纷纷启动押品评估监测、组合管理、公司评级优化、小企业评级、零售评分卡和风险模型试验室等相关项目。随着这些项目开发应用和一些操作流程系统优化,将为商业银行客户选择、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产品定价、营运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将极大提高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电子化、流程化程度,确保业务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金融》,2009(1)
  [2]吴天彪,《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黑龙江金融》,2010(8)
  [3]徐文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比较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