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丽
[摘要]当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账面不清、固定资产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管理,以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拨款资金具有无偿性,缺乏保护价值和管理价值,相当多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十分淡薄,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协调衔接不顺畅、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
2.固定资产账面不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不清,更新、维修、调入、捐赠各项资金没有及时登记入账,甚至出现漏帐的情况;对已经消失或处理的资产不进行及时更新,导致信息落后,与现有的资产账面有出入,资产家底不清。少数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有些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账面庞杂。
3.固定资产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等原因未使用,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于草率,没有在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无法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导致了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满足需求或面临更新换代而被闲置,形成了大量资金的占用和浪费。此外,各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占有式”的管理,闲置不用的资产仅仅长期挂账,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没有给与应有的关注,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4.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所有,它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能私自占有和使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非常随意,未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分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仅按照部门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任意处置和定价。
5.资产管理方法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下。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方式,造成对账困难、监控不严、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提供各类资产使用状况等信息。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主要资产之一,要大力宣传管好用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大意义,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主要措施。严格执行资产的管理、使用配置、处置与清查盘点等制度,减少对待固定资产的随意性,用制度来约束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明确固定资产核算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各部门应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将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绩效考核挂钩。
2.构建共享共用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整合。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调剂制度和共享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调整和优化配置。财政部门负责对跨部门、跨地区的闲置资产进行调剂,达到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整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要求。
3.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种类较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统计,已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事业单位应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管理固定资产。
4.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计价体系,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账目,不计成本、不计提折旧,只作为辅助科目记录,因此账实不符、记载不准的现象容易发生。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方面反映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资产贬值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损,准确地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另一方面反映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价值补偿,即单位对购置一项新资产的资金积累和来源,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