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姗姗 王 邦 征羿辉
【摘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比重逐渐下降,盈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中间业务因其成本低、灵活性大、适应面广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业务收入比重逐年加大,创新产品日渐增多。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法及其优缺点的分析,提出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施市场细分、差别定价,加强需求弹性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中间业务定价法及优缺点
1.成本导向定价模型。此模型从中间产品的供给者――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认为中间业务产品的价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才能实现盈利:(1)平均固定成本F:即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必须的资金投入,如ATM机、电脑等;(2)平均可变成本V:即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业务费用、人事费用等;(3)风险补偿费Rf:即银行对中间业务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收取的必要补偿;(4)期望收益R:即指商业银行提供中间产品所期望达到的收益。该模型中间业务定价公式可表示成:中间业务产品价格P=F+V+Rf+R。成本导向定价模型是将商业银行的成本、风险及期望收益加总起来求得中间产品的价格,其存在着自身的优缺点。优点:该模型简单、易懂,计算简便。缺点:该模型只是成本、风险及期望收益的简单加总,风险因素很难准确测定;成本导向定价模型的制定者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银行同业产品竞争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其他业务往来,没有考虑客户所能承受的价格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市场各因素的综合考虑,容易造成产品定价中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问题;目前的商业银行多属于交叉经营企业,多采用捆绑销售,在分配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可操作性不强。
2.盈亏平衡定价模型。盈亏平衡定价模型是指以商业银行盈亏平衡点(保本点)作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即用商业银行正常年份中间业务的销售收入等于其销售成本来计算中间产品的价格。盈亏平衡点通常是根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或销售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期望收益及销售税金及附加等数据计算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中间业务产品的线性盈亏平衡模型(最简单的表达,不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是指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销售量呈线性关系情况下的盈亏平衡分析。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销售收入S=P×Q
销售成本C=F+V×Q
其中,P―单位产品价;F―总固定成本;V―单位可变成本
在能达到银行期望收益R条件下,盈亏平衡关系表示如下:
S=C+R
即:P×Q= F+V×Q+R
即:中间产品价格P=(F+R)/Q + VQ―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数量
盈亏平衡定价模型的优缺点。优点:该模型通俗易懂;可为商业银行提供中间产品风险定性分析,考察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可用于分析价格、产销量、成本等因素变化对中间业务产品盈利的影响,寻求提高盈利能力的途经。缺点:该模型只能对中间产品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无法定量测量风险大小;它只是分析了价格、产销量、成本等因素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而不确定盈利能力的大小;实际生活中的销售收入与销售产量等往往存在着比线性关系更复杂的关系。
3.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从顾客对产品的认识和需求而非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定价,顾客往往选择最令其满意的银行进行消费。需求定价法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层次的因素:第一,顾客对中间业务的可接受程度;第二,价格变化对顾客的影响程度;第三,业务成本。并且这三个层次的重要程度是逐级递减的。需求导向定价法的优缺点。优点:可以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客户需求心理,便于银行中间产品合理定位。缺点: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三方面层次程度很难把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合理定价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几个常见的定价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间业务产品成本,客户对商业银行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产品的组合情况是决定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关键。为了使中间业务的定价工作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这几方面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最终要转化为银行的收入其关键在于使中间业务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合理定价的基础是有大量的、真实的、完整的、连续的会计数据作支撑。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核算体系尚不完善,不能系统的对中间业务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核算。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对业务品种、业务项目、经营单位等情况进行充分完整的数据化处理,积累大量数据,形成以全面成本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投入产出为主要决策依据的内部综合管理体系,为中间业务产品的准确定价提供依据。
2.实施市场细分,差别定价。市场细分可以从客户偏好、销售地点、销售时间等角度进行。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风险承受能力,地区之间的差别,产品所处的产品周期阶段进行区别对待。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间业务实行“一刀切”的统一价格,这种缺乏细分的价格体系限制了中间业务在次发达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将中间业务市场分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和次发达地区;根据不同的消费客户,可以分为优质客户和低质客户,贵宾客户和普通客户;根据产品所处的时间,可分为优、普、次等类别,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差别定价措施,以促进中间业务的均衡发展,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目标。
3.加强需求弹性研究。中间业务产品所定位的客户群对价格的敏感性及对产品价格的反映如何是中间业务定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不同的产品,其价格变动引起的客户需求变化的灵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中间业务定价时就要考虑客户需求的价格弹性问题。所谓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它从数量上反映了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当Ed>1时被称为富有弹性,该种需求可称为高弹性需求。当Ed<1时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所以当Ed<1时被称为缺乏弹性,该种需求可称为低弹性需求。当Ed=1时很是少见,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被称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不同收入层次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如低收入的客户对产品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高收入的客户则往往对价格的变化的反应表现的不明显。低收入客户更偏好于研究产品的价格、性能等方面,高收入的客户更倾向于中间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中间产品带来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需求状况,银行应当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商业银行产品定价》[M].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5(9)
[2]邓世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雍贵荣,陈理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