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莹婷 聂 颖
【摘要】 首先概括国内外在此课题研究的总体特点, 然后按公司治理结构各要素分别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概括总结。
【关键词】 公司治理;审计质量;文献综述
一、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
Fan J P H(2001)发现,在东亚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多寡的决定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出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会采用给注册会计师施压的方式来影响审计意见。
肖作平(2006),以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以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0~48.56%时,审计质量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8.56%时,审计质量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第一大股东性质显著影响审计质量,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公司,其审计质量显著低于第一大股东为其他性质的公司;国家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法人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姜巍、樊心月(2004),以200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审计质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二、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质量
Carceno(2000)也是采用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替代变量的方法,并检验了财富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勤勉性、专家性等三个董事会特征与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的独立性、勤勉性、专家性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该结果表明独立、勤勉专家型的董事会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方军雄、洪剑峭和李若山(200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状况可能对审计意见的出具产生影响,独立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在面临高风险时如实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责相分离的权力格局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效力,维持和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从维护审计独立性的角度看,要求上市公司实行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分离是恰当的。
三、监事会特征与审计质量
赵学彬(2006)认为,就监事会而言,随着持股人员数量与比例的增加,在股权总额一定的前提下,各监事得到的股份数量就会相对减少,难以达到长期激励的目的,容易引发各监事的搭便车行为,相应的弱化监事会的监督动力,并产生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合谋的动机,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维护其个人利益,监事会在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更有动力来说服注册会计师,为其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质量的低下。
李爽和吴溪(2003),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监事会对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而实现盈利的造假行为的态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态度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据表明,监事会在公司治理、尤其是在对外部审计的支持方面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证明监事会特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四、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
Carcello和Neal(2000)实证研究了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审计委员会与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性的关系。通过对1994年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关联董事所占比例越高,审计方对公司财务状况提出质疑的可能性就越小,出具的审计意见更为“清洁”。该研究结果证明,应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以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质量。
Daniel和Stuart(2002)对美国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事务所规模的大小来替代审计质量的高低。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活跃程度与上市公司对较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显著正相关。
Abbott和Parker(2001)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以审计债务融资特征与审计质量法律环境与审计质量费用来代替审计质量。研究结果发现,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的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个结果表明独立的、活动积极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五、法律环境与审计质量
法律环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Laporta,Lopez - de - Silanes,Shleifer 和Vishny(1997,1998,1999,2000,2002)的一系列研究强调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对监督管理者和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发现普通法系国家(如美、英)比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德、日)具有更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更高的监管水平和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作平.公司治理影响审计治理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J].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