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燕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会计的整体形象。因此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61-01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不真实,甚至虚假错误,主要是会计行为者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有意或无意的采用一些不合法的程序和方法,使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歪曲、篡改、捏造会计事项,使会计信息背离客观事实。不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给企业的决策者和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
  
  2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
  
  (1)为了业绩考核。
  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关系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价等级,直接触及厂长经理的利益。为了得高分,谋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得到升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示意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信贷收益,对贷款者的审查越来越来严格,他们不但要看贷款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还要看贷款人的信用、潜力和是否有抵押物、担保等。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以及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取得经营收益,企业会虚增企业利润,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另外企业为了股票上市、偷税、漏税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也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少数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和提高股票价格,虚构利润,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3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会计法规、政策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会计人员及单位领导自身的问题。
  
  (1)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不完善。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为了提高自己的利益,都想使准则的制定对自己有利。会计准则定义和释义的不准确性或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会产生务实操作的不确定性。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存在时滞,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常落后于会计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这样在实践中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的误差与失真。
  
  (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企业会计内部监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领导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的监督。企业的领导人不能站在所有者的立场上经营企业,而是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企业的财产,那么他对企业会计的监督就变成营私舞弊的工具。二是会计人员本身对会计信息的监督,由于会计人员无权对领导人实行监督,因而无法履行企业监督的职权。这样可能使企业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3)外部监督失效。
  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监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所有者监督。另一个方面是财政、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的监督。目前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成为上市公司。其中大部分是从原企业中剥离或转化形成的,原国企业经理就成为新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形成他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而真正的所有者――国家,则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监督失效。另一方面,财政、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监督力量,但其监督权、监督责任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明确。另外,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认定不明确,惩罚力度不足。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偏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无法发挥会计法规的处罚作用。
  
  (4)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①唯领导马首是瞻,原则性不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尚缺少必要的法规体系和约束机制,缺乏公平竞争机制。首先,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为私利、为前途,造假虚报冒领,好大喜功。指示、强迫会计人员伪造虚假利润、虚列费用、偷逃税金等现象时常发生。会计人员稍有不从,就可能被调换岗位或辞退。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的原则性不强,一味按领导要求去做,置会计法律法规于不顾。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②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会计人员的需要量猛增,几乎各种院校都办了会计专业,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多如牛毛,然而由于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虽然从业人员的学历有所提高,但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不合理、不系统。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仅会记帐,不会作进行深入会计信息分析和加工,无法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
  ③职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我国长期以道德代替法律,使得经济信息公平自由的交换、复杂的契约关系的建立不仅缺乏意识形态的支持,更缺乏法律保障。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中,稀缺资源由政府直接通过行政命令进行配置,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被禁止,诚信只是个人道德要求。当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传统道德的信义却受到冲击,这是诚信危机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原因。
  
  4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①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有会计法律法规作保障,否则必然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与立法部门配合,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②对会计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应对会计准则中各种可能的理解均做出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适用者造成误解。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强化监督。
  ①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立法机关应该联合有关方面的力量,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并发布准则或提出指导,使企业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等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设立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对所有者负责。建立财务总监与经营者互相配合、相互监督,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
  ②加强外部监督力度、不断强化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应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这一“经济警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地位,强调其独立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①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要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②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会计人员除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掌握系统的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学、,统计及法律等相关法律和相邻的学科知识。同时,在新的会计规范不断出现的形势下,不断接受教育,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