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立

  摘要:中小企业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当前的政策、机制和体制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一定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情况,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制和政府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体制 政府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30万户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75%以上的就业机会。但是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全部银行的贷款金额的比重只占22.5%。国外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占70%,间接融资占30%;中国企业正好相反,直接融资只占2%,98%靠银行贷款。企业的千军万马挤在银行贷款的这条路上,而银行贷款又有诸多的限制,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可想而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1.1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导致银行对企业产生惜贷情绪,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更为突出。为了减少贷款的风险,放贷者更倾向于短期融资,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维持其稳定发展的长期资金。为了长期经营的需要,中小企业不得不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加大了交易成本。为了减少财务风险,维持经营的稳定性,中小企业倾向于获得长期贷款,但由于贷款期限融资发生的必要条件成立的难度加大了,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贷款。
  
  1.2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
  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仅占大中型企业的0.5%左右。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独立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商业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人为拖欠银行账款,不愿意守信还贷,为中小企业树立了不好的形象。
  
  1.3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法人结构,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弱,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财务信息,从而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显得更为严重。信息不透明使得常规贷款分析技术失灵,银行出于信息不对称和谨慎性原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调查贷款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导致商业银行增加信息搜寻成本、信息甄别成本和监督成本,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
  
  1.4中小企业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
  银行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主要以抵押、质押和担保的贷款方式为主,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有效资产抵押物和担保品不足,能够提供的符合商业银行要求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较少,这使得办理抵押贷款时质押品的价值不足。这就导致银行放贷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1.5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理财薄弱。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许多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和稳定,造成企业收支不抵、会计报表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实、虚账伪账等各类问题。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辨清,导致银行难以审核和确认是否给予其信贷支持,不敢发放贷款。
  
  2 金融体系方面的问题
  
  2.1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分配了90%的贷款,而贷款的75%~8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大约不足30%。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只是中小银行。因为我国银行业高度垄断,大型商业银行就可以借助自己对市场的控制力获得高额利润,低风险、高利润的大型企业成为它们追逐的对象。相反,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被它们大大忽略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
  
  2.2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集中
  虽然2008年底国家政策为了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进行配套的贷款。但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它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的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2.3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有偏见
  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待不同企业类型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的、非集体的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比国有的或集体的企业的贷款条件严格得多、苛刻得多。对于中小企业,总认为其规模较小、风险承受力较差、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透明度较低、贷款成本高、利润率低,因而对其融资未给予足够重视。一些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资格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国有企业贷款由于有国家机器作为保障,所以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风险小,即使形成不良贷款呆帐,责任也小得多,因此各个银行都倾向于把款贷给国有企业。
  
  2.4资本市场受限
  目前资本市场规模还不能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主板市场融资门槛过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不能通过证券发行来进行直接融资。金融市场体系不太健全,资本市场尚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票据市场发展仍不成熟,利率市场发育不全,市场分割和行业干预比较严重,金融压抑现象比较明显,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
  
  3 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
  
  3.1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但在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上,国有经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我国的经济、财政、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在融资问题上,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远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诸如要求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人民银行总行也颁布了向中小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等,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仍然受到束缚。
  
  3.2中小企业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
  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对中小企业融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规定散布在众多的法律法规中,缺乏有效统一。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而企业立法和有关政策又是按所有制的性质来确定的,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加剧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
  
  3.3政府观念有偏差
  国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考虑,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效益较差的企业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存在规模、效益等的不同,如果只从资金趋利性来考虑,那么资金必然会流向效益好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对于许多规模尚小,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就很难得到资金。在我国,目前大企业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的倾斜,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更加积极和重要的角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一个长久的难题。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及实践经验,通过中小企业自身、金融体系、政府三方面的共同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融资体系,中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能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9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