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什么要动“18亿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夏五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也如这个时节的气温,在渐渐趋热。
  新一轮规划修编的焦点,是如何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问题。几个月来,惯于打耕地主意的人,一是认为发展非突破“18亿亩”不可,二是认为谁也守不住这“18亿亩”,而且搬出历史和未来的种种数据证明以上这些固执的说法。保护这条红线和突破这条红线的两种力量,都在千方百计地设计种种对策与方案,彼此间激烈博弈。然而,许多人恰恰经不起这样一句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动“18亿亩”耕地?难道我们已有的建设用地还不够多吗?
  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土地已经过度非农化,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足够多了,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减少耕地来继续扩充建设用地。简单算算账,就能说明问题了。在总量上,仅到2005年年底,全国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3.9亿亩,交通运输用地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0.54亿亩,大数已达到4.8亿亩。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在人均数量上,即使按全国16亿人口高峰估算,现阶段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已接近200 平方米,这几乎是国家制定的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的最高指标的两倍!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吧,200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富国,日本的GDP相当于包括原东盟五国、亚洲“四小龙”(扣除对新加坡的重复计算)、中国、印度在内的10个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而日本仅用4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土地,创造了其巨额GDP的90%。还有新加坡,人均土地仅有0.3亩,但2004年的人均GDP却是我们的24倍;瑞士人口密度是我们的5倍,却依旧是世界五大富国之一。相比这些国家,我们的建设用地哪里存在不够的问题呢?
  如果说日本、新加坡、瑞士国家的发展事例不足为证,那么,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人多地少的矛盾都比中国紧张,也没有不断扩张建设用地,经济总量却居于世界前列,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人家是在合理用地的情况下获得了快速发展,难道我们不应当从中受到深刻而有益的启示吗?
  从过去的经验看,把建设用地的盘子无节制地扩大下去,并不能对经济发展带来好处,而只有带来对土地的浪费和破坏。看看吧,某省会城市目前只有200万人口,规划却提出一个1000万人口的用地规模;某城市当前建成区近125平方公里,却又挖空心思另圈150平方公里建设新城区;还有,据说有183个城市要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知用地盘子要做得多大、多可怕......
  专家认为,我们的建设用地已经足够经济发展之需,只不过过去许多地方用地粗放,大块地用了个小效益。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关键是盘活存量,用精土地。大量实例(如已出版的三册《谁给我们土地》)证明,存量潜力极大,完全可以在盘活、置换中满足建设所需用地。
  有这么多节约集约用地办法可想,为什么要偏偏要去动18亿亩耕地红线呢?说到底,一是这些人患了“占用耕地依赖症”,二是占耕地大概比盘活存量容易,对政府来说,似乎尤其如此。
  仔细想想吧,“18亿亩耕地”确实是不可动、不能动,更不需动的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1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