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型轿车"热"的冷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再舜 刘元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以来,随着安驰、悦达普利特、安达尔、吉利、英格尔、奇瑞、羚羊等一系列准轿车车型的上市,"经济型轿车"的风不仅刮得"紧",而且刮得很"热"。《目录》外非国家轿车定点生产厂家在各级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各自都被绑在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战车上,呈星火燎原之势。眼下准经济型轿车不仅上得快而且规模大得出乎人意料之外。与此同时,一些《目录》内国家定点轿车生产厂家也不甘因"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市"的落后结局,驾轻就熟地充分利用自身巨大综合优势--在轿车生产上的技术力量与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开足马力挂上高速档,全力以赴抢占经济型轿车市场。如即将上市的一汽-大众捷达经济型轿车、上海大众POLO经济型轿车、上海通用CORSA经济型轿车、天汽PLATZ经济型轿车等,都将以10万元左右的价格定位在今年或明年上市。新千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的开局就以经济型轿车呈"春秋战国"的八阵图态势而成为业内外各界关注的焦点。
  经济型轿车市场诸侯纷争,其走势如何,笔者近来对一些非《目录》内的轿车生产厂家进行了专项调研,结果令笔者喜忧参半。喜者,经济型轿车"热"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所起作用的充分体现,是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显现,是轿车权力化贵族化走向市场化平民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对计划经济模式下制定的不合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的有力挑战与批判;忧者,轿车行业已是重蹈轻型车行业"散、乱、差、慢"的覆辙,表现在技术性能参差不齐,竞争激烈而鱼龙混杂。"一窝风上一窝风下"已呈定势,因为任何事物泛滥则烂,烂而则亡,市场经济运作法则是不可抗拒的。
  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这些《目录》外轿车生产厂家恰如其分。原先以为这都是些手工作坊式的乡镇企业,但参观一圈后竟发现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座花园般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从总装车间整洁漂亮的生产流水线下来的产品不仅分品种分颜色而且生产节奏均以分钟计算。其软硬件生产管理水平丝毫不逊色于《目录》内轿车生产企业,尤其是个别私营轿车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已与合资的国外厂家实行同步发展,有些方面做得甚至比所谓正规轿车企业还好,如用人制度,绝对是任人唯贤、惟才是举。
  这些非《目录》内轿车企业投资规模比笔者原先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有的涉及海内外房地产开发、生产资料流通、陆路水路运输、农机制造、机电产品和建筑材料的生产,还有摩托车与军工产品制造、旅游业、慈善教育事业以及境外跨国公司等一系列项目,生产准轿车只不过是注入风险资金较大的一个子项目。一般中方投资额在10~35亿元或更多以上,合资外方注入股金有的占20%~30%,还有的占50%左右。外方人员不仅参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也积极参与指导整个产品的营销活动。
  不难发现:这些合资外方都是《目录》外准轿车生产厂家的直接投资者,在没有拿到中国政府再批准上轿车项目的前提下,为了获取今后能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它们非得找一个中方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来实现其目的,也就是把中方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其实在客观上,中方一个有"情",外方另一个有"意",合资双方极易快速"联姻",以曲线捷径拿到了"6"字头生产客车的项目,实际上是挂客车的"羊头"来卖轿车的"狗肉"。在将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地区支柱产业的感召下,在当地政府全力帮助扶持下,中外合资双方从谈判签约到基建开工出样车,基本上是一路绿灯畅行,其速度之快,令《目录》内轿车企业为之跌掉眼镜,望尘莫及。
  从主观上讲,非国家定点轿车生产厂家上经济型轿车项目,一是"眼红"搞轿车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例如上海通用别克轿车头一年投产才生产了2万辆,一不经意就打破常规赢利了6亿多人民币,不但国人感到难以理解,就连山姆大叔也感到意外。此外就甭提一汽奥迪、上海桑塔那、广州本田等轿车厂商了,赚得钱恐怕只有自己知道,这决非空穴来风。这些都是传统的载货车、客车、摩托车行业为此眼红而又无法比拟的。因此,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今天市场经济还算平等自由竞争的框架内,在经济型轿车尚有广阔市场的前提下,《目录》外轿车企业甘愿冒风险也要义无反顾地上轿车项目!
  《目录》外准轿车企业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气候,一是钻了目录管理混乱不堪的空子,以客车目录上轿车项目;二是利用了所谓"正宗"轿车企业不屑生产平民汽车(经济型轿车)的失误打了一个时间差;三是以CKD或SKD的形式生产组装轿车,零部件采用全球采购或等效替代的形式,这样可以少花或不花高额的技术引进费;四是《目录》外准轿车厂商的人员成本工资大大低于《目录》内企业人员成本工资,因此在现阶段轿车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正规轿车企业规模不经济情况下,却能较轻松地生产出低价车以填补市场这一空白,这也是《目录》外轿车生产厂家之所以有生存余旋的空间所在。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推动下,汽车制造商兼并成风,全球有可能仅剩下几个汽车厂的大趋势下,国内汽车市场正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今天,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目录》外轿车企业把巨额资金投向回收期长、利润前景未卜、风险日益增大的轿车行业。今天,已上轿车项目的而上不了《目录》的汽车厂家已到了不可"坠胎"的地步,有的产品已呱呱落地,有的已蹒跚学步,尽管如此还是上不了轿车的"7"字头户口,被称作"黑户"而倍受歧视和冷遇。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带来种种弊端与后遗症,看来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运作法则与竞争机制,而且有可能会一刀切去有发展潜力、有竞争能量的未来中国汽车巨擎。与此同时如果《目录》内所谓正宗轿车企业不存在市场冲击与竞争压力,极容易形成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百害而无一利。是否给予上"6"字头客车目录的轿车企业一个"7"字头正式户口,已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不仅关涉到一大批《目录》外准轿车企业的今后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大问题。看来目前已到了只能承认不能否认的地步,否则给国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给社会安定和外商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同样是难以预测的。
  今天,随着经济型轿车的迅速崛起与消费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而且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必然在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内掀起一股"兼并风潮",设备技术先进、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质量优良、品牌响亮的企业将淘汰劣势竞争对手,市场经济会用这只"无形的手"去进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任何行政干预只能适得其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2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