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持。但受自然条件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长期落后,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落后,普遍存在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工程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经过旱涝灾害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损失更加严重。这种现状同我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各地各部门必须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通过政策和资金杠杆儿对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转进行调控,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保障。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和缺陷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民日常生产和饮用水而修建的水利工程。近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被忽略,导致农民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竟然出现水荒,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给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损失。如今,小型主要表现在:
  1.1 工程质量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都在围绕农田及生活区,便于农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利用。但农村水利工程多属于地方性工程,施工方在施工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再加上工程建成后多为农民自行维护,难以按照正规的水利工程维护标准进行日常维护。很多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1.2 重复建设多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较早,但整体的设计施工都比较落后,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都缺乏相应的目的性。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相匹配。有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都是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临时仓促上马,没有对工程的整体效益做综合评估,以致于出现工程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1.3 资金链不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工程由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都是社会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费用很大一部分由投资者自筹。自筹资金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就是资金链不稳定。资金链的波动会导致某些工程因资金短缺而出现工程停顿。个别施工单位还会因为资金问题造成建设标准降低,最终影响工程的使用价值和后期的维护。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2.1 落实岗位责任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纳入各地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牵头,在所辖的农村中组织相应机构,形成领导责任制,分阶段的对现有的农田水利状况进行调研,而后形成评估方案。根据当地农田水利状况,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和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分阶段进行评估、考察。
  2.2 加强质量监管
  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和后期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工程建设中不出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2.1 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管理
  根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完善工程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可使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标至少要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下准人证的3家以上企业或单位,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
  2.2.2 健全管理机制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丁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制度。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2.2.3 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
  施工企业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必须持施工准人证持证上岗,施工准人证南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进入施工阶段时,建设单位就需要配备具有资质的质监员对工程各部分进行检测,详细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那些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后,才能作为工程使用材料。填写的检测记录可为验收和今后工程理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3 投资标准的多元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建设标准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同时,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提高水费投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力,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各级财政可以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J].中国水利2006(02)
  [2]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
  [3]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06)
  [4]安徽财政厅农业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
  [5]李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5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