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资金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融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建筑市场,面对西方大型跨国建筑企业的强大优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资金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阐述了当今国际建筑市场的特点和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现状,深刻分析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资金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国际建筑市场 国际建筑企业 资金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项目规模的大型化、技术的复杂化、服务的综合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EPC、DDB、BOT等总承包项目和融资项目模式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延期付款、带资承包、资金换资源项目日益普遍,对承包商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空前发展的国际建筑市场给我国建筑服务的出口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面对国际建筑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欧美大型跨国承包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我国企业的资金困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现状
(一)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成为我国服务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动相关设备、原材料与技术的输出,为出口创汇、增加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业务统计,2007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q3%,新签合同额7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q6%。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2007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入围2005年国际承包商225强的中国公司有49家,这49家中国公司的国际营业额达162.q9亿美元,同比增长61.q8%,占225强国际市场总营业额7.q3%。
(二)面临挑战,存在巨大差距
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因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纵向上我国建筑服务业的出口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各国建筑服务贸易比较优势TC指数(见表1)来了解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所处的层次。
另一方面,分析2007年ENR“国际承包商225强”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来看,中国公司的平均国际营业额偏低,仅相当于225家国际承包商的平均营业额的1/4左右,与欧洲公司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从市场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格局仍是以传统的非洲、亚洲为主,中东、拉美为辅,欧美市场仅仅实现零的突破。
二、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资金困境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的各种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的政策供给不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体的多元化和相关法制建设的滞后,使得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从企业层面上看,没有建立起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业务结构单一,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乏技术创新,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不足,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不强等等。
结合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欧美企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资本经营和融资能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最大制约因素。
一是从国际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变化来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政府对投资环境的建设带动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另外,能源、水利、通讯等产业项目也成为国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规模的大型化、技术的复杂化、服务的综合化成为当今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这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财务实力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二是从承发包方式的转变来看,由于各国政府和私人业主受到资金的困扰和对便利服务的追求,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EPC、DDB、PMC等总承包模式,许多政府项目采用BOT、BO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企业不仅要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更要有成熟的资本运营能力。据估算,当前带资承包项目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承包商的资金实力已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可以说是大型项目业主选择承包商最重要的考察因素。正因为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与西方大型跨国承包商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承包商往往无力竞争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总包项目,而更多是作为分包商参与其中。
三是相关担保、保函的获取。一方面,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属于高风险经营,一般的商业银行不会轻易提供贷款,往往要求提供相关公司担保或银行保函,而我国的承包企业往往由于企业产权不清、财务状况不佳,通常不易获取信贷担保。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其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资金实力不强,将严重影响工程履约保函、支付保函、工程保险等业务的办理,而这些要求正是业主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对外国承包商的必须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对各建筑企业提供的保险额度来进行调节,按美国惯例,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100%的履约保函,承包商不能承包超过保额金额的工程。在美国建筑市场上获得本土保险公司的担保正是我国承包商进军美国市场的主要障碍。
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资金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政府政策供给与金融服务支持不足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扶持海外工程承包,但在“大经贸”体系内的配套政策还有待完善,与此同时,政府在前瞻性市场趋势的引导政策和法制建设方面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在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的立法至今尚未出台,涉及跨国经营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体系,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对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筹集资金、工程担保与保险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现行的信贷、担保以及保险体系已严重滞后,甚至束缚了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政策性金融机
构本身资本金的不足,对海外工程承包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的信贷范围、授信额度给于了严格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也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承包各种保险、担保业务的需求。其受理的业务种类覆盖面不足,相关限制条件过多。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出口额的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出口信用保险是被WTO规则所认可的,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专门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2006年承保金额296亿美元,出口渗透率和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分别3%和7%,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同类机构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二)企业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较弱。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后,为了推进我国建筑服务的输出,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实现了外承包工程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但同时,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的滞后,造成了行业经营秩序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同一层面的无差异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企业平均营业额额与国际同行相比处于下等水平,显然这不能为企业的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企业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产结构不合理。当今,而我国企业带资承包占整个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比例仅为20%,且融资渠道单一,其中90%来自于出口信贷,完全的项目直接融资很少。我国外承包企业对银行借贷依存度过高,从而形成高负债经营状况,资产结构极不合理,这不仅严重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同时也不利于工程保险、担保等的办理。
另外,由于我国企业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BOT、BOOT等融资项目,不仅要求承包商筹集到巨额建设资金,同时对承包商的资产管理、资本经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政策供给与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建筑服务出口在我国“大经贸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扩大对建筑业出口的覆盖面。建议采用如下对策:
首先,由于政策性银行受到资本金规模的限制,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直接出口信贷规模已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信贷需求,因此,国家在加大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金投入的同时,应逐步实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角色转型,使其由直接提供信贷转变为承担商业银行不愿办理的各类信贷(融资)担保与保险业务,以便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更多的国际国内商业资本,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商业银行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下,应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中长期贷款,对于资信好的企业,商业银行应扩大授信额度或免担保额度。另外,为促进相关机电设备、原材料的出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增加受理业务种类,扩大保险范围。
第三,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各种行业组织的力量,建立各种对外承包专项基金,服务于投标担保、履约担保等相关业务。
(二)推进企业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
首先,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与国际完全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制度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潮流”。只有制度的革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国际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的保障。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保持良好的资信,为企业在资本商场上赢得良好的口碑,为顺利融通资金创造条件。
其次,借鉴西方金融资本的发展经验,加强银企合作。对于大型承包企业,通过与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相互参股、资产置换,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形成新的财团式的金融资本,从而提高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自身的资金实力与资本经营能力。 最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企业应争取在海内外上市,通过国内、国际两个证券市场募集发展所需的资本金,并结合采用融资租赁、产品支付、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融资渠道来融通资金,降低企业的负债,优化资产结构。
(三)实施企业兼并,推进战略联盟,尝试海外并购
应该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大型央企强强联合,组建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综合服务能力,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实力,打造真正的跨国企业。各专攻型中小企业,应组建专业型集团企业,作为工程分包商为我国龙头企业的总承包提供配套服务,避免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的内耗局面。
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是国际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组建联营体,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增大中标机会,同时,通过与欧美企业的联营,可以快速地熟悉国际工程承包惯例,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工程技术。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已不计其数,在以后的业务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合作的规模与层次。
在联合与重组的基础上应努力尝试跨国并购,充分利用外海资本市场。欧美大型跨国承包商正是通过成功的实施海外并购,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例如,瑞典斯堪斯卡公司(Skanska)正是通过先后收购美国Hanso集团、Aalex J.Etkin、GottlicbGroup、Baugh En terprises和Barclaywhite Inc,成功打入了美国本土市场,一跃成为2001年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对于我国大型央企,条件成熟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考虑实施跨国并购,通过收购海外本土公司,不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长足发展,同时通过股份并购,实现借壳上市,便于企业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增强资本实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5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