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想品德学科材料分析题解答“三步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贻朴

  现今各级各类考试命题在倾向于考查评价学生“双基”掌握程度的同时,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各类试题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不是死记硬背地机械重复,不是简单教材知识的重现,而是立足于生活实际,以贴近学生的生活题材和社会热点为问题设置的情境,突显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运用灵活巧妙的设问,科学合理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生成和运用能力。因而,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一份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此类试题因需理解材料再进行作答,所以,许多学生把我不住背景材料和试题的主旨与切入点,无从。下笔作答,导致失分率偏高。下面以2007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题目为例,谈谈思想品德学科材料分析题的“三步骤”答题方法。
  例:
  材料一:我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材料二: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念。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时事材料和《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列举一年来我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的两件大事。
  ②我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表明什么?
  ③我们中学生应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些什么?
  第一步: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内涵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必要前提。
  材料分析题顾名思义是题目设计是立足于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创设而来的。因此,要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材料,读懂、读透背景材料的内涵,全面正确地分析、理解材料,学会把握材料的中心词和关键字,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列举的一段或几段材料的中心,体悟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例如:在上述例题中列举的两段材料共同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并表明将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努力”的观点。理解材料,把握中心是解答材料分析题至关重要的首要步骤和必要前提。
  第二步:寻找有效信息,联系教材知识(原理)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环节。
  在第一步阅读材料,把握了材料中心内涵后,第二步需要结合材料对题目设置的问题进行阅读分析,理解题目要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中心词。例如:例题中的①和②问中的关键字和中心词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结合时事材料”、“《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知识”和“一年来两件大事”等词句。
  找到关键词句后,将材料与问题结合找到关联点,联系教材知识(原理),判断知识考点,确定知识运用范围,切忌脱离材料乱搬教材内容。不论材料出自何处,材料内容总能联系教材知识。以教材知识为依托,材料分析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例题中找准“和平、发展、合作”与“结合时事材料,列举一年来的两件大事”等关键词,第①问的答案就呼之欲出,明显是要求学生在时事材料中找出两件一年来我国政府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实例。第③问只要抓住“结合《思品》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知识”的关键词,就可确定材料与教材知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等相关联。
  第三步:归纳总结,组织答案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落脚点。
  完成第二步联系教材知识考点后,就需要考生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去粗取精,理清思路,列好答题提纲,答题时多采用教材观点,使用规范语言,注意书写工整,分条写出答案要点,对题目进行最后作答。例题第②问:我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表明什么?这一题目属于说明、反映类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的答题对策是:先说明材料本身讲述什么问题或描述什么现象,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问题或现象体现或反映了哪些教材观点?
  例题第③问“我们中学生应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些什么?”是属于行为要求类的提问,这类题目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体现的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解答这一题目的对策是:从国家和社会,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紧抓材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表明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特别要注意行为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明确在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和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