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特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胜军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确定的两门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包含两个方面,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渗透于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具有开放性、实践性、问题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要做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前发展的需要,也是将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发展需求,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五个特性:
1 开放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的、超链接的学习。
2 实践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实践性,它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现代生活问题、社会发展问题,要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能与人合作、交往;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责任感和意志力等素质。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实践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问题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课题比较成熟,理性成度高,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这种模式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不确定因素,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特别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
4 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
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协作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协作性,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班级、身边的人群以及互联网后面的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实践性、问题性、自主性、协作性,充分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通过以上的五个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o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
[2] 周平儒.CAI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02(7)
[3] 张晓冰.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双赢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4] 王奕标.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2(8)
收稿日期:2008-4-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