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教育与国家战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刚刚过去的5月,有两条新闻足以引发人们的关注。第一条自然是牵动亿万人的中美贸易战,这个无需赘言;而第二条新闻虽然不是万众瞩目,却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就是5月16日到1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这是一次罕见的高规格会议。虽然“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没有任何议题涉及当下中美间的竞争与博弈,但我要说的是,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它们之间隐含的逻辑关联。前者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核心技术竞争力对于大国博弈乃至国运兴衰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后者则以实际行动对外宣示,中国对高科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有着长远的规划。
  如果我们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将会看得更加清晰。在人类历史上,几次革命性的质变都来自技术的飞跃: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的出现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人类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前,而这一次给人类带来质变的推手将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大数据等新一波信息技术。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由于彼时中国的落后,只能遗憾地失之交臂,这造成了之前中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长期处于追赶的境地。但这一次不同,中国完全有机会以技术大国的身份参与其中,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以人工智能为例,5月25日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中英文版)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2013—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論文发文量全球领先,特别是在全球居前1%的高被引论文中,我国居全球第二;截至2018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3341家,也位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世界技术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归根结底得靠人才。此次中美贸易战告诉我们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怎样说都不过分,而核心技术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虽然从数量上说,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技术人才拥有量仅次于美国,但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则存在着明显不足。而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布局,需要“从娃娃抓起”,制定一个从基础教育开始的长链条人才培养规划。
  它需要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身边的高新技术,进而培养他们对深入学习技术的兴趣,这是高科技人才的起点。到了中学阶段,逐渐向孩子们传授高新技术的相关必备知识,引领他们迈入高科技的门槛。简言之,高科技人才是不会自己突然冒出来的,如果没有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教育,所谓的高科技人才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创客等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在国家已经将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自豪地说,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它就是整个国家高科技大战略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奠基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