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堂中几对关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卜留平
【摘要】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采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师;学生;过程;结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探究式课堂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学生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让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说有:①课前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的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寻有关可供研究的资料,并组织好学生预习好教材。②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组织探究的交流,评价探究的成败。③课后引导学生继续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
如教学《梅花魂》一文,我课前引导学生找资料。有的学生找有关梅花的资料,有的找有关爱国华侨的故事,有的找有关热爱祖国的诗歌。课堂上,在简短的引入之后,我就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和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找探究点,进行探究。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这里,学生探究自己找到的感兴趣的问题,积极性极高。我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对于“杭绸”一词还不能理解,已经影响到探究的深入,我便及时提供了有关资料。在交流探究成果时,学生更是踊跃发言,五花八门的问题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学生思维的开阔。如:为什么课文中说中国版图像金鸡而不说是雄鸡?为什么外公送我的白手绢中的梅花是血色的?外公为什么用白杭绸来包画?有些问题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学生有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而跃跃欲试了。对于学生的理解,我没有作过多评价,只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的思维也随着学生的思维在转。我坚信,在这些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训练。
2 学生差异和小组成员组成的关系
探究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是小组探究。在小组探究中强调学生的合作,但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教师在学习成员的搭配组合上要多动脑筋。成员的分派可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学生之间又是学习的伙伴关系,既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又应该引导坚定立场,据理力争,是一种朋友兼对手的关系。
3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教师真理在握,是学生“正确”与“错误”的评判者。而探究性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结果的正误吗?不是。学习的评价标准毫无疑问应当是有无“创见”,有没有独立思考、独特观察、符合规范的思考逻辑等等。探究性学习不是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更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学习的评价应看是否能在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引导学生讨论“诸葛亮到底是借箭还是骗箭呢?”。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有的说是借箭,有的说是偷箭,然后我引导学生各自结合课文,去理解体会,研究探讨。结果,学生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各说各的理,两派相执不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是否参与了探究过程,参与的水平如何,有没有努力尝试发现。设计这个问题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训练,在探究中发展。
4 探究与自主、合作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①自主是其它两者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学习的自主,那么合作与探究学习才成为可能。②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个体因受知识,经验和时间,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这就必须依靠学生间的合作。③合作、探究也是学生发挥自主性的必然要求。学生的自主性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使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
教学《梅花魂》一课,如果我采用问答形式教学,学生完全跟着我走,学生就可能要开小差。因为,我问的,或许他早就知道了,或许不是他感兴趣的,当然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了。而我实际教学中只是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探究,把决定权交给学生。然后,我根据学生成绩特点,组织四人小组学习,并为小组配有组长。学生在探究中,各抒己见,有的争论像“为什么'我'回国前看到的外公是苍老的?”的这样的问题;有的在查字典;有的在朗读体会外公送'我'梅花时讲的话。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在合作学习中,探究活动也能更好地进行,当然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处理好以上几对关系,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那样的探究式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所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相信,那样的语文课堂必将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语文也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
收稿日期:2008-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