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读为本  以情为轴  发展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卫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我在阅读教学实验中进行了“自主・探究”学法指导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阅读方法就是以读为本,以情为轴,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创境导读。自学字词
  
  1、刨境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伊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嗣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针对题目进行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心理情感。从题目人手,推测课文的内容,抓课文的重点。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的关系,也为以后写作时审题选材打好基础。
  3、自学字词,朗读课文。生字词是理解文章的障碍,若想在阅读体会文章时畅通无阻,必须首先扫除这些障碍。所以初读之前先让学生扫视全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给生字注意并记住字形结构,然后结合字典和语言环境,理解字、词意思。对不理解的词标注记号,以便在品读文章时再体会解决。之后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检测自学情况。检测一般是自测和同桌互测相结合,如认读生字、听写生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这是让学生在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中兑现阅读的个性化。
  
  二、感知内容。明确思路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要求他们细读课文,逐字逐句地读懂每句话。弄清文章的线索和顺序,进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目的。
  2、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为以后写作有条理奠定基础。
  3、给课文分段,确定重点段。不能单纯地为分段而分段,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来看待。让学生在分段的基础上,找出体现本文主要内容和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段落,画出最具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品读体会,质疑探究
  
  在明确作者写作目的,确定体现主要内容的重点段以后,引导学生品读主要段落。这是实现学生阅读自主化、个性化,陶抬学生情感的最主要的环节。“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边读边画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词句,然后反复诵读,推想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知识积淀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提高自己的认识。
  如《麻雀》的第二段是课文的重要内容,主要描写了老麻雀是怎样救护自己幼儿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教学这一段时,1、先让学生找出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的几句话,“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叫着,”“它浑身发抖了,发出……一场搏斗……”2、让学生画出这几句话。用不同和形式去理解,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体会(默读、朗读、自由说、同桌互读等)通过表演去理解;发挥个人想像,说说老麻雀的心理活动;推测“扎煞”、“绝望”、“掩护”等词的意思,并用动作表示。3、同桌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或认为最令人感动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4、全班汇报自读体会情况。在汇报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质疑。如“老麻雀为什么能勇敢地冲下来?是什么力量迫使它这样做?”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解决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对作品的感受也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老麻雀不顾个人安危,拼死抢救自己的孩子,令人钦佩;有的同学认为老麻雀自不量力,面对强大的敌人,应该另谋计策;有的认为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战胜一切,还有的同学认为,狗是庞然大物,不可能被一只麻雀吓倒,写它退却是不合理的。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利用多媒体显示老麻雀救护小麻雀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情其境,再一次体验老麻雀的心境,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四、积累延伸,内外结合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每学完一篇课,必有收获,或是积累了好词好句,或是积累了写作知识。或是积累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这些收获。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加以运用,去吸纳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1、内外联系,再悟情感。再次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相关的事物,受到这种情感的熏陶。如学完《爱的容颜》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疼爱自己的,自己又是如何做的,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关爱,体会母爱的伟大。学完《山峡》、《游避暑山庄》等文章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图片,来感受体验祖国山河的壮丽。大自然的神奇,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也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为这些名胜写广告词、导游解说词等。学《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历史名著《三国演义),进一步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学习<黄继光》可以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使脑海中再现英雄形象。
  2、复述课文,读写结合。复述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思考作者是如何开头、展开,收束乃至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每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总结它的写作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大成全语文教育体系教材编排的一大特点。那些文字优美、构思巧妙的文章就是学生仿写的典范之文。仿写时,要让学生明白运用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能死搬硬套。第五册第十课<废寝忘食》是一篇写人的范文。它的写作特点是:①总分总结构;②用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特点;③结尾点题,首尾照应。学生了解了本文的写作方法后,就可以仿照此法,联系身边的人物,写一篇写人的作文了。各册教材中可供仿写的文章还有《旅行家树》、《我的老师》、《背影》等不胜枚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能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并能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满足于现状,要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超越自己,超越教师的指导,积极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