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石峰

  新时期下国内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不少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也说明了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2 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2.1 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和一题多用。
  2.2 重结果,轻过程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
  2.3 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2.4 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2 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性探讨
  
  2.1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他们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要强调学生个性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如使用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强调自学,注重因材施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2.3 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教学日记法或其它书面方法记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一些书面方式进行交谈,达到教学中的及时双向反馈。从而使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这样,教师就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2.4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肯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多和学生交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把原来的“主导教授”变为“辅导提示”。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乐趣,减轻学生压力,营造欢快的数学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主编.《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张定璋、高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804.htm